文/腾三毛
车图腾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 ●
加油站内不能接打电话的常识早已经深入人心。相比之下,禁止手机扫码支付,似乎让人有些始料未及。
日前,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委、市商务局、市消防救援总队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严格加油加气站内扫码支付等使用手机行为安全管理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对严格加油加气站内扫码支付等使用手机行为的安全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包括严禁在加油加气作业区内进行扫码支付等使用手机行为。
![]()
《通告》具体规定如下:
1. 严禁在加油加气作业区内进行扫码支付等使用手机的行为。如需使用手机,应在站房或辅助服务区内进行。
2. 严禁开展各类易引导顾客在加油加气作业区内使用手机的宣传行为。
3. 对违反本通告规定的,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据了解,此前南京、苏州、洛阳等地已经下令禁止在加油站区域内使用手机进行支付。
![]()
“现在出门都用微信扫码支付,这已经成了生活习惯。”在青岛一家加油站加油的张女士介绍,因为总在这里加油,所以每次加油都用微信扫,这样既方便又省时间。
随着移动的普及,有车一族去加油,大多采用手机线上支付,扫码是重要的方式之一,特别是在今年疫情之下,司乘人员坐在车内不下车,扫码完成支付成常态,如此既避免了交叉传播风险,也相当便捷。不过这其中的风险以往并未被人提及。
![]()
▍有什么不安全?
禁令的发布,最直接的诱因是安全。那么,手机扫码支付到底有多不安全呢?
前不久,浙江省海宁市检察院召开了全省首场行政公益诉讼以外领域案件听证会——针对加油站“扫码支付”安全性,对“手机电磁辐射”进行实验,结论是:扫码的电磁辐射功率远大于打电话。
专业检测数据显示:手机待机状态下的功率密度为1.58m W/㎡;手机在观看视频状态下,功率密度为2.59m W/㎡;在扫码支付状态下,功率密度为4.45m W/㎡;在通话状态下,功率密度为2.23m W/㎡。
可见,扫码支付的电磁辐射功率的确远大于通话的功率,在加油站这种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地区使用扫码支付,其风险远大于手机通话。于是经过讨论,当地专家得出“在加油机旁进行移动支付存在安全隐患”的结论。
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下为什么不能加油站内接打电话?
简单来说,手机作为无线电通讯工具,当无线电发射机发射出射频电磁辐射时,便能使接收无线电的天线产生射频电流。而射频电流在金属导体间环流时,如果遇有锈蚀或接触不良的金属导体,就会产生射频火花,只要射频火花持续一微秒以上、能量大于6毫瓦,就会引燃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
![]()
需要补充的是,使用手机导致加油站燃烧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现场油气混合浓度达到一定比例;二是手机电磁波的功率大到一定程度,足以让电路产生电火花。
像以前老式的按键手机,只是在理论上会有在按键过程中引起摩擦而产生火星的可能性,现在的触摸屏手机,类似的隐患非常低。虽然几率低,但危险性却是相同的。
▍进到屋里,二维码支付依然可行
对于“还能否在加油站使用手机扫码支付”的问题,答案是:可以。这一点在《通告》的第一条中也有体现,即“如需使用手机,应在站房或辅助服务区内进行。”
也就是说,原本坐在车内掏出手机,扫一扫加油机上贴的二维码支付的方式,这次被彻底禁止了。但如果你下车进入站房收银区(远离加油区)使用手机支付,是可行的。
需要指出的是,与其他地区不同,北京地区加油站本身就很少有扫码支付的形式,更多地是由加油站收银设备扫描顾客手机中的付款码。“加油站里从来没有贴过支付二维码,您要是手机支付就去便利店里出示付款码,我们加油员只收现金。”一家中石化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表示。
![]()
当然除了手机支付,你也可以选择加油卡、加油公司APP“一键加油”等支付方式实现便捷加油。
中国石化北京分公司相关人员介绍,与现场扫码支付不同,一键加油是从该公司APP线上直接下单,在进站前就可以实现,车主进站加完油后直接从系统上扣款,不需要再进行其他操作流程。既方便,又安全,还能做到无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总而言之,安全为大,一定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