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作为全年车市收官之战的广州车展竟也到来了。
车透君在路过各展台时,发现与往年相比,不少厂商脸上的那股兴奋劲和喜悦感减少了很多,也难怪在度过了一个成色黯淡的“金九银十”后,士气肯定颇受影响。
“寒潮”相对论,谁能杀出血路
车市大环境确实让人提前感受到了“寒潮”的滋味。
数据显示,2018年10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33.45万辆和238.0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05%和11.70%。其中,乘用车10月销量为204.7万辆,同比下滑13%。不论是轿车、SUV还是MPV市场,都经历了超过两位数的同比下滑,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最低销量。
据乘联会10月销量快报显示,别克英朗同比下滑37.5%,东风日产轩逸同比下滑10%,合资王牌轿车车型销量岌岌可危,凸显了车市环境之差。
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此关键节点,能够为车市树立信心和注入强心剂的,只有逆势突围者。
同样以轿车为例,吉利汽车旗下2018款帝豪GL的10月销量达到了12857辆,这也是它连续第15个月销量破万辆,今年前十个月帝豪GL累计销量为12.76万辆,同比增幅高达33%,在车市逆流中表现非常强势,这绝对称得上是A+级乃至整体轿车市场的一抹亮色。
![]()
众所周知,A+级轿车市场最难啃,因为这是合资军团重兵把守的“山头”,此前一直由速腾、英朗等合资热销车牢牢把持着,
帝豪GL一上市便要面对朗逸、卡罗拉这样主流合资车的价格下探,还要具备出色的产品力以抵消消费者对于国产轿车的偏见,但也正是在如此的“高压”之下,诞生了极具高质感和性价比的帝豪GL。
但帝豪GL硬是从夹缝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而且抢占的“地盘”(份额)还稳中有升,令合资竞品们颇感有些招架吃力了。
![]()
有句话说得好,在车市中尤其是弱市,只有销量才是证明产品实力和车企后劲的硬指标。这个时候,消费者愿意为怎样产品买单,体现了它背后深厚的产品实力和底蕴。
因为车市不好,各厂家的优惠促销力度都会加大,所以单纯的所谓性价比优势已经无法真正打动消费者。
越级对标者,高质感背后有真章
大环境变差,对于每个车企和每款车型来说,都是公平的。帝豪GL为何能实现逆袭?这样的样本,因此很值得仔细探究一番。
车透君发现,在帝豪GL身上,贯彻得最为彻底的是四个字——“越级对标”。
尺寸方面,虽说定位于A+级车,但帝豪GL之4725mm的车身和2700mm的轴距已经达到了B级车标准。
![]()
配置方面,ACC自适应巡航、胎压监测、倒车影像、HHC坡道辅助系统、预碰撞系统、AQS空气质量管理系统带数字显示等全部在列,售价区间为7.88万-11.58万元的帝豪GL,其配置水平可以对标售价15万-20万元的合资中高级车。
![]()
动力方面,帝豪GL今年新推的1.4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98kW,峰值扭矩215N·m,匹配格特拉克6速DCT变速器,工信部官方百公里综合油耗仅为5.9L,可谓是动力性能与燃油经济性兼得。这颗“中国芯”令朗逸、速腾、卡罗拉等爆款合资车都会感到自愧不如。
![]()
智能互联方面,2018款帝豪GL所搭载的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支持高德实时在线导航、免费在线音乐&电台畅听、语音控制以及智能双机互联等多项功能,科技感十足。
![]()
在瑞典底盘开发团队的协助下,帝豪GL在同级中拥有出色的舒适性和动态表现,后轮的循迹性和跟随性也都调教得恰到好处。这种在底盘动态和驾控品质上的高级感,体现了帝豪GL越级对标时的另一种“豪华”态度。
看到这里,社友们可能要问了,帝豪GL为何能在10万元区间造出高质感的车子?
此前车透君曾深入吉利杭州湾研发中心,了解过帝豪GL背后更多看不见的地方,比如研发和品控等。
帝豪GL的模拟风洞试验,就花了3万小时。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帝豪GL用了超过500辆试验车,而通常合资新车同期所消耗的试验车约在150~200辆。
帝豪GL应用了“6重安全识别圈”理念和“刚柔并用”的车身;为车身覆盖了85%的隔音材料,做到了全频段抗干扰,其车内噪音值是35.8分贝,比合资车要低2分贝;帝豪GL不用带胶水的工艺,就是为了防污染,采用的是INS模内嵌模技术;油管、底盘、轮胎、悬架等总共300多个零件,要做接近9万小时的防腐蚀试验,等等。
![]()
纵观帝豪GL的产品理念,是源自对“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宗旨的坚持,精准的定位,直击用户痛点。帝豪GL对于质感和品质的苛求,数倍于竞品,因此才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行文至此,在一番探本朔源之下,不难发现正是基于对消费需求的洞察,吉利在帝豪GL上市不足一年半后,就对动力、配置等进行了全面升级,继而以中国品牌精品家轿“尖子生”的姿态,令英朗、轩逸等合资竞品倍感压力。
![]()
车透君认为,放大一些说,能在强手如林的A+级车市场用实力为中国品牌证言,帝豪GL这把“星星之火”对于中国品牌轿车回归主舞台中心,起到了很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且不论车市是寒是暖,中国品牌要想逆袭突围,其实没有捷径。从越级对标到自我立标,才是一条不变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