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一个车企往电动车转型的时候,都面临着两个选择。
一个是用现有的汽油车平台进行改造,把电池尽可能地塞进原有的车型平台里,俗称“油改电”,这样造电动车,研发成本和周期较短,但是整车的续航里程很难做得很理想,给人感觉就是项目匆匆上马,为了政策不得已而为之的。
第二个选择是放弃现有的车型,从零开始研发纯电动车专用的车型平台,这样造出来的电动车,成本比较高,研发周期也比较长,但是整体的体验会比较好,尤其是续航里程和智能化配置这两方面,比起油改电会有本质的区别。
选择油改电还是真电动平台,这就是考验车企进行电动化的决心。
在广汽新能源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们进行电动化的决心,GEP纯电平台就是最好的证明。
为什么非纯电动平台不可?
首先,因为燃油车和电动车的动力系统构成有着本质区别,电动车的动力来源,电动机比较小,而储能装置,电池比较大;汽油车相反,发动机比较大,油箱比较小。要在原来放发动机的地方放电机,必然有空间被浪费;原来放油箱的地方放电池,电池容量必然不够大,这就是“油改电”的根本矛盾所在。所以研发电动车专用的纯电动平台,是每一个扎根电动车产品的品牌的必由之路。
在2019年,Aion LX在珠海举办了试驾会,我亲测了它的百公里加速,也见证了它“秒杀”特斯拉的成绩。
上周,我去了广汽新能源总部,目的只有一个,去了解Aion LX为什么能够百公里加速“秒杀”特斯拉。其实寻找“秒杀特斯拉”这个问题的答案倒是其次,我更大的兴趣,是去看看这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东西,支撑起Aion LX如此出色的产品力。
我觉得整个直播过程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广汽新能源的GEP纯电动平台。无论是它的技术规格还是它在整个行业生态的高度,都可以说是国产电动车的代表作。正因为是这个平台,给予了Aion LX巨人杀手的实力。
如果由我来总结,以Aion LX为例,广汽GEP平台的突出特点有四个。
1、整车非常注重电驱动系统的扁平化与集成化。前期进行整车布置设计的时候,广汽研究院就将“紧凑化”“低矮化”作为硬指标之一。电池的厚度被控制住了,这样不仅对车内垂直向空间有好处,而且可以降低整车高度,有助于降低风阻;另外电动机和逆变器也整合在了一起,并且形成比较低矮的布置,这样也可以解放更多的车厢空间。同时,整车也得益于电池、电机的低矮布置,获得更低的重心,让Aion LX可以有更好的动态操控表现。
2、大量运用铝合金材料达成的轻量化。在悬架系统、副车架以及车身框架下半部分,以及电池壳体均使用铝合金,通过不同部位的性能要求,选择相应成型工艺,达成轻量化/高刚性的要求,比起使用钢材,白车身减重幅度接近100公斤。以Aion LX为例,双电机四驱版本车型的重量仅有2180公斤,比奥迪e-tron、特斯拉Model X都要轻500公斤左右。更轻的车身,带来更好的加速性能、电耗表现、底盘动态性能,还有较少的轮胎损耗。
3、高规格的前后悬架系统。前后悬架除了采用全铝合金的材料之外,后悬架更使用了百万级豪华轿车常用的五连杆悬架系统。复杂的五连杆悬架,是目前行走性能潜力最高的悬架形式。Aion LX使用了五连杆之后,在动态驾驶性能方面的表现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在连续紧急变线时有着非常好的后轮跟随性,而滤震表现也达到了豪华轿车的水平。
4、高效的能量管理策略。电动车的纯电续航里程除了靠大容量电池支持、整车阻力(车身造型、车重)优化之外,还必须在电驱动系统的能量管理方面下功夫。首先Aion LX使用了业内效率比较高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机的综合效率大约为90%。第二是电池以及整车气候的热管理策略。大家都知道电池电量受温度影响,Aion LX有非常高效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来确保电池电量不因为温度波动而“丢失”。而冬天制热也是制约电动车续航的一个很关键因素,相比起传统的、能耗较高的电热丝发热制热,Aion LX使用热泵(也就是冷气的反向操作)制热,极限状态下比电热丝发热方式节能达到7kW,减少了从电池分流出来的电能损耗。
Aion LX能够完成以上四点,首先是以实打实的研发实力为基础,第二也是舍得下成本(铝合金、高级别后悬架、宁德时代811电池、热泵空调)的结果。
所以,我们在Aion LX可以看到广汽新能源在电动车方面的决心和实力,那么它百公里加速3.9秒的出色动力性能,就是一个毫不令人怀疑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