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两种品牌发展路径在名义上皆可行,那么从实际产业出发,新势力可能只有“从高到底”这一条选择了。发轫于2009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发展至第十个年头,各项产业政策和产业链搭建已基本落实和完成,换句话说,现在造一辆纯电动汽车门槛很低,并非难事。(实际上,从今年6月到10月,汽车公社就造了一辆纯电动赛车……嗯,今年全中国汽车媒体独此一家。)
纯电动车门槛低带来的后果是,大家一哄而上,参与者除了哪吒、电咖和云度等新势力,还有中国广袤的三、四线和更边缘的中国品牌,当然还有一二线的吉利、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等。对这些传统车企而言,只要门槛低,研发、生产和批量销售都不是问题,因为它们已经打通了造车链条,纯电动车的到来只是让它们多抹一层黄油,让其加速运转,当然,也成为部分车企的救命稻草。
所以,对比这些有工厂、有资质、有地方扶持的传统车企,新势力拿什么去争?从结果论看来,北汽新能源低端的EC系列月销量已经来到2万辆,而电咖EV今年累计才销售2,488辆,销量极大差距的背后是体系实力强弱的对比。所以,如果坚持走低端路线,电咖是没有未来可言的,即便有也是浑浑噩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