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汽车消费反弹强劲,但车企表现有喜有忧。上汽大众急转而下,红旗暴增,本土车企强弱分明拉开差距,一汽-大众铁定夺冠,日系合资一如既往稳定……
>
中国经济有着巨大的包容性和柔韧性,总是让人出乎意料。在全球还在深受疫情折磨未走出泥潭的时候,仍旧受到零星疫情“骚扰”的中国,却基本上走出了消费沼泽,消费明显反弹。正如国际分析师指出的那样,“中国消费复苏在帮助全球化解疫情造成的消费压力……”
这从中国车市的强劲反弹就能看得出来。如果说4、5、6月份是逐渐复苏到回归正常的三个月,那么7月份则表现出强劲的反弹势头。因为截至目前,并不是全部的汽车企业呈报上了7月销售情况,但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推测,7月汽车行业销售规模能达到208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5.0%,而乘用车则有可能增长达到5.3%。
体量庞大的乘用车能增长在5.3%以上,而商用车市场作为经济晴雨表,7月份同比增长16.4%,重卡更是强力高增长83.9%,更能说明经济复苏明显,车市完全回归并且高于疫情前的增长。
虽然1-7月车企累计销量同比纷纷呈现红色的负增长,但7月份销量也显示了良好的增长势头。截止11日早,中国企业工业协会公布的车企销量数据,除了个别车企在7月份仍是下滑外,绝大多数都迎来了同比正增长。7月份是下半年的头月,车企如何抓好车市复苏良机,打好下半年车市攻坚战,把失去的市场收回来,这是企业普遍要做的。
下面《车市裴聊》就以已公布7月销量的车企,来看看本土车企和合资企业的表现:
本土:吉利长城长安领跑,红旗增速最大
虽然1-7月除了红旗、风神、长安等不多几个累计同比正增长外,都是下滑的,但本土车企在7月单月迎来了普遍的正增长。一汽红旗7月份销量为1.75万辆,同比增长达99%,1-7月份更是狂增108%,徐留平治理下的红旗品牌崛起势头很是强劲;而东风风神品牌1-7月份微增0.2%。
吉利、长城、长安仍是7月份的车市赢家,与第四名拉开了差距,长城7月份同比增长30%,高于吉利的15%,但是吉利以10.52万辆仍旧稳坐自主品牌头把交椅。上汽乘用车、奇瑞汽车、广汽传祺7月均表现出了上升势头。
虽然长安汽车以8.8万辆的销量力压长城汽车,但长安的数据中,包含长安的商用车销量,这也让长安在1-7月累计销量仍保持正增长。如果除去商用车,长安乘用车的销量恐怕是低于长城汽车的。
另外,一度掉队的江淮乘用车,7月份销量为1.27万辆,同比增长28.7%;比亚迪7月份也迎来了久违的正增长,为1.3%。
从目前本土车企已公布的7月销量数据看,海马汽车似乎还陷于市场泥潭中,仅有不到一千辆的销量,1-7月份也不过七千余辆,这对于一个有着较长历史的品牌,是一个令人尴尬的成绩。
新势力:蔚来占榜首小鹏理想紧随其后
7月份新创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就是造车新势力中,蔚来汽车以3533辆占据着榜首位置,长城的电动车品牌欧拉销量为3064辆,小鹏、理想分别为2451辆、2516辆,威马汽车为2036辆。
因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7月份的销量还未公布,还不能区分清名次。但从已公布的品牌看,它们表现还不错。蔚来汽车前7个月销量为17702辆,同比增长高达113%。
当然这是将造成新势力放在一起比较,如果单拿新能源汽车比较,吉利、长城、上汽、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都在两千辆以上。
合资:一汽-大众冠军无疑,上汽大众下滑明显
从中汽协已公布的15家合资企业7月销量看,除了广汽菲克、广汽三菱外下滑外,与本土车企一样,普遍迎来的正增长,这也正是中国车市强劲反弹的体现。但1-7月的累计看,也是与本土车企一样,普遍是负增长。
这也生动说明了,今年年初疫情肆虐一季度车市陷于极度严寒给车企们带来的影响。好在6/7月份车企车市转好,企业纷纷实现正增长。
7月份,一汽-大众以16.8万辆,遥遥领跑合资品牌,前7个月累计超过百万辆,夺得今年全年销量冠军,几无悬念。相对而言,上汽大众就黯然了许多。
上汽大众7月份销量比一汽-大众少了3万辆之多,前7个月少了30万辆之多。这个变化令人深思。
上汽大众也是主流合资品牌中7月份不多负增长的车企之一,前7月累计销量也是下滑33.1%,同样是主流合资企业中下滑最多的。
《车市裴聊》认为,上汽大众急转而下,偏离中国车市回归增长趋势,逆大势而下滑,虽然有很多问题,但与去年帕萨特中保研碰撞测试得低分,引起业界震动分不开,口碑的传导有连带性。
巧合的是,上汽的另一家合资企业上汽通用,7月份也表现得不尽如人意,销量为11.2万辆,仅有1.1%的同比增长,前7个月销量为66.9万辆,同比下滑29.3%,下滑速度仅比上汽大众好点,但也在主流合资车企下滑最大者之一。
相比之下,日系合资企业表现出了随车市增长的稳定向上态势。包括一汽丰田、广汽丰田的销量分别为7.9万辆、7.4万辆,东风本田与广汽本田也仅有五千余辆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福特无论7月份还是前7个月累计,都实现了正增长,说明长安福特在新的团队带领下,驾驶引入产品,调整策略,收到了效果。
7月普遍迎来正增长,为车企下半年决战全年增强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