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自2018年起,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工信部陆续发布了多批次公示名单,这些都是针对进入各种目录的车企或车型,它们在过去的12个月时间里未达到一定产销量要求,这些车企如今将被撤销生产资质,相关车型也将从目录中剔除。
![]()
这一规定的政策依据是《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信部39号令)。该项准入管理规定中要求,对于停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信部将予以特别公示,相关企业再次生产需要重新经过工信部核查。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
以上是对于资质的清退,还有一项政策是则是对新能源汽车特殊待遇的清退。
![]()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除了依赖补贴之外,还有一个推手就是免征购置税,但是只有进入免税目录的新能源汽车才可以享受免征购置税的特殊待遇。
同样的,为了防止“僵尸”车型的出现,工信部等三部委在今年4月份就出台了政策,免税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对2017年1月1日及以后列入免税目录的车型,如果后12个月内无产量或进口量,经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将从免税目录中予以撤销。
简而言之,目前的清退机制很完善,并且主管部门的清退决心很坚定,不达要求都将被清理出局。这一点从近期陆续发布的公示名单中就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