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播完后,开播时曾骂声一片的《如懿传》终于收获好评。这部戏之所以一开始引发争议,除了演员妆容、台词、剧情受到吐槽之外,某赞助商的硬广告投放方式也是吐槽对象之一。
![]()
这无疑反映出观众对硬广或是广告强行植入的排斥甚至反感。在综艺节目扎堆的今天,如何找准受众痛点,将产品与节目有机的契合,成为越来越多赞助商需解决的课题。
最近,长安逸动携手《这!就是灌篮》就创造了一个跨界营销的典范案例,不仅实现了长安逸动产品在节目中的巧妙植入,还借助节目成为与年轻用户持续沟通的平台。
![]()
作为国内首档大型青春篮球竞技原创节目,《这!就是灌篮》除了有来自全国各地热爱篮球的热血青年,还邀请到了周杰伦、林书豪、李易峰、郭艾伦担任领队,马布里、易建联也参与了节目播出,堪称“综艺版全明星NBA”。节目播出后多次抢占微博综艺榜及综艺实时榜、超话综艺榜第一名,以“燃炸”、“热血”等关键词为核心的评论在社交媒体刷屏,在豆瓣也获得了8.3分的高分评价,可谓是综艺市场中的一股清流。
![]()
《这!就是灌篮》出品方表示:“灌篮这个词在受众心里有一种精神气质,就是在赛场上不放弃的拼搏精神以及无论输赢都要去接受结果,你一定要有一个敢于面对挑战的内心。这也是我们想要传播出的篮球竞技正能量。”而长安逸动则具有高智能、高效能的特质,是一款“热血高能”深受年轻消费喜爱的时尚型家轿,两者的价值观可以说是深度契合。
![]()
硬性广告和频繁的不合时宜的植入都只能招人反感,不能给品牌加分反而会减分,所以《如懿传》的某奶粉植入最后变成一起事故。长安逸动和《这!就是灌篮》的合作则拒绝套路,拒绝生硬,以好玩又有趣的方式和栏目玩到一起。
以刚播出的《这!就是灌篮》第九期为例,长安逸动出现十余次,但每次巧妙的利用节目的内容与产品利益点自然渗透,不仅实现了有用的信息与有趣的内容合二为一,也让长安逸动真正与年轻消费者玩到了一起。
![]()
譬如龙骑士队以134 VS 93 的比分赢得比赛的时候,视频画面很自然的出现“长安逸动高能燃动全场”,既表达了对比赛结果的祝贺,也体现了长安逸动的高能特质。
在乘坐长安逸动出发前往下一个比赛地点的途中,球员们在车里和车机一起飙歌,坐在副驾的周锐觉得音乐音量太大,通过触摸式副驾显示屏轻松关闭了音乐,非常自然的体现了长安逸动比肩高级跑车的触控式副驾显示屏设计,让人印象深刻。
![]()
而坐在后排的黄子恒因为想睡觉,说了句“小安,你好,关闭音乐,打开天窗”,就关闭了音乐,打开了天窗,而且反应非常迅速,让黄子恒由衷地夸奖“小安”(智能语音系统)“好乖”“反应好快”。整个植入过程非常自然,让网友在观看剧情的同时了解了长安逸动的这套车载智能互联系统反应的迅速和功能的强大,完全没有生硬推销的感觉。
![]()
另一个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则是长安逸动的汽车人广告。杨政非常霸气地说再来一局吧,画面出现的是两辆逸动飙车的画面,通过一系列加速、急转弯、急刹动作体现了逸动的操控性能,到后来两辆车变成了两个强大的机器人,让植入广告变成了一个科幻大片,不仅紧张刺激,而且和节目内容做到了无缝衔接。
![]()
深度的内容共创也引发了目标消费的好奇心和认同感:副驾这是个什么功能?小安怎么这么强大?长安逸动操控这么牛?
创意十足的呈现方式,让长安逸动与《这!就是灌篮》的节目调性完全融为一体,最终让粉丝群体爱屋及乌,引燃品牌营销的效能最大化,让长安逸动高能的品牌形象快速得到粉丝的认可,同时赋予长安汽车更年轻的品牌内涵。
![]()
不可否认,长安汽车在综艺营销领域俨然已是名“老司机”。2014-2015年,长安汽车与央视合力打造了《出彩中国人》,2017年,长安汽车独家冠名《欢乐中国人》,如今又牵手《这!就是灌篮》……几乎每一场营销,长安汽车都没有墨守成规,以创新、开放的态度实现了品牌、产品与节目本身的高度融合,最终真正实现了品牌和产品的年轻化。
![]()
凭借对目标消费群体的深度理解,以及成熟的营销手段,长安汽车精准找到了连接年轻人喜好和情感的“通道”及触达目标用户的最优方法,将跨界营销转化为促进销量提升的新动能。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这!就是灌篮》的热播和口碑的攀升,长安逸动也会为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所认可和喜爱,最终在销量上迎来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