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成韬
导读:欧盟汽车制造商一直拒绝电动汽车领域改变,从补贴开始,才是欧盟各家车企以及电池厂商真正发力的时刻。
据外媒最新消息,近日欧盟计划为电池研究提供政府补贴,并愿意向建设大型电池工厂的企业提供数十亿欧元的联合资助,来改善长期需要依靠亚洲公司的电池供应的软肋。
虽然从1991年开始欧盟地区就已经对新能源汽车制定了相关政策,但该地区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步伐十分缓慢,尤其是以德国汽车制造商为主的车企却未能在全球新能源浪潮下占领一席之地。
![]()
当然,这与欧洲地区政府制定的相应政策有关,政策不直接向企业和消费者进行补贴,而是采用降低用车成本的政策来促进消费者购车,这也导致企业在研发上的积极性被削弱。根据当地政府规定,在2015 年之前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可享受 10 年免缴行驶税。同时还与欧盟车企自身的技术路线有关,由于大多数欧洲车企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上拥有长期的技术沉淀,造成大多数车企是以插混技术作为发展方向。
由于欧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插混技术本身对电池的依赖性不强,也间接导致了欧洲车企对电池的研发注重。事实上,在中国也仅有少数几家车企拥有锂电池技术,更多的还是通过像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这样的电池工厂进行采购。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已有和规划的电池产能有大约80%在亚洲,其中在中国就占了69%,而欧盟垫底占4%,美国则占据15%,。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欧盟地区新能源车的需求越来越大,在2017年间新能源车型销量达到852,933辆,同比激增39.7%,其中,可充电式车型涨幅更是高达39%。这样一来对电池的依赖水涨船高,欧洲车企的电池供应量则远远无法满足现有需求。
![]()
雷诺日产三菱CEO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在巴黎车展上表示,除非行业能建立自己的电池产能,否则就不可能获得持续的繁荣。
事实上,大众集团此前就曾考虑将在2024年或2025年开始生产固态电池。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迪斯称:“长期而言,我们决不能依赖于少数亚洲(电池)制造商。”他说,陶瓷电容器的技术进步已经提高了固态电池的大规模生产能力。因此,在合适的条件下,大众可能会在欧洲,甚至在德国建设自己的电池厂。
作为电动汽车行业翘楚特斯拉,其未将更多的功夫放在电池研发上,而是与亚洲电池日本松下进行合作。
![]()
欧盟委员会能源副主席马洛斯•赛芙柯维克(Maros Sefcovic)则表示,“我们非常清楚,未来将是电动化时代,我们必须跟上电池技术的发展步伐。如果不掌握与电池相关的技术、创新和研究,就无法开发出新车型或高质量汽车。”
长期以来欧盟汽车制造商一直拒绝电动汽车领域改变,从补贴开始,才是欧盟各家车企以及电池厂商真正发力的时刻。相信,以德国人对汽车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将会在新能源汽车上迎头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