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我们静下来分析,当年的“大救市”,功过几何确实存有争议。毕竟,车市是遵循市场的基本规律,永远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
只有在市场上参与竞争,优胜劣汰后生存下的车企,才堪肩负中国汽车的希望。而只靠政策输血或放水才能苟活的企业,让它多活一天,都是对真正用心做车的车企不公平。
然而,时至如今,面临车市的再一次“急刹车”,又有不少人呼吁“救市”,而对此前“救市”的“成果”视而不见,在快评君看来,这是典型的“巨婴心理”。
他们认为,汽车产业对于中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政策“一定要扶持”。对于车市,要“保增长”,一旦出现下滑的情况,就要“救市”。
对于一个市场化的产业,如果出现市场周期波动,首先想的不是深化内功,开源节流,提升产品力提高竞争力,而是想着怎么让政策帮忙,让大家都“得过且过”,那么这种心态的企业,只适合在“襁褓”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