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湛
该来的还是会来,近日官方宣布,央视315晚会将于7月16日播出。
虽然今年的“315晚会”受疫情的影响而迟到,但正义永远不会缺席。汽车,不仅作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而且在安全性和驾驶体验方面也显得非常重要,这些已经引起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同时,汽车产品作为工业技术集成化程度较高的产品,而使用环境又千差万别,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汽车企业面对消费者的诉求应该积极处理,并给予及时解决。
![]()
然而,部分车企做得还不够,甚至出现消极怠慢的应付态度,还有一些由于产品缺陷出现多次召回,说明内部的管理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带给了消费者糟糕的用车体验,而且也极有可能引发全民关注,甚至成为315万会曝光的主角。那么,都有哪些品牌可能成为今年315的主角呢?我们接下来就盘点一下:
NO.1一汽丰田
![]()
![]()
以亚洲龙、RAV4荣放为代表的机油门在今年初闹得沸沸扬扬,多位车主发现自己的爱车存在机油增多、乳化的现象,而丰田官方给出的回复竟然是机油增多属于正常现象,是车主开车不当所致,不仅引发了消费者对丰田品质的质疑,更冲击了其产品口碑,使得丰田机油门一度成为丰田2.5L双擎车型的代名词。时至今日,车质网上有关亚洲龙、RAV4等机油增多的投诉还屡见不鲜。
NO.2奔驰
奔驰,作豪华品牌的典型代表之一,奔驰近年来的市场表现非常亮眼,甚至部分领域超越了传统巨头奥迪,可谓风光无限。然而,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销量火爆的同时,奔驰众多产品也出现了较大批次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在设计生产制造方面的,屡次出现低级错误,而被迫多次召回。据统计,单单是2020年上半年,奔驰召回包括国产和进口的车辆就超过70万辆,高居国内车企榜首,影响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在历史上还是非常罕见的。没有人怀疑奔驰的品牌力,但是产品品质问题频发也让消费者难以接受。
![]()
![]()
NO.3、上汽大众
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帕萨特在中保研遭差评事件,让人重视审视上汽大众的产品安全性问题,加上途观的糟糕表现,上汽大众的产品减配也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其实上汽大众的减配现象早就屡见不鲜,多年前的速腾底盘悬挂事件就是前科。企业追求利润是正当要求,但是安全却不容忽视,特别是车身结构用料方面,对保护车上人员安全相当重要。
![]()
![]()
NO.4沃尔沃
![]()
作为小众豪华品牌,以安全性称著的沃尔沃,近年出现的问题也不少,最主要是体现在车身共振方面的问题。组装车辆的部件基本上都超过万件,出现个别异响或共振现象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出现批次情况,车辆的设计和生产制造就可能存在问题。据相当多的沃尔沃车主反映,沃尔沃旗下的众多车型都存在低频共振现象,其中以XC60及S90等较为严重。出现低频共振,长时间乘坐容易造成不适,特别是对耳朵造成的压力比较大,甚至可能出现耳鸣等严重后果。
NO.5马自达
![]()
车身异响几乎在所有车辆都会偶尔出现,还是那句,如果出现批次情况就属于质量问题,马自达产品的异响情况就比较严重。据统计,销量较大的马自达的中型车阿特兹、紧凑车CX-4和昂克赛拉,都进入了投诉榜单前十,而且阿特兹还高居第一。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马自达也尝试进行过解决,但是投诉依然存在。事实上,马自达的车型销量并不高,出现这么高的投诉量,说明马自达在产品设计或生产方面存在问题。
写在最后:
汽车作为日常生活重要的出行交通工具,安全性无疑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在车身结构安全方面都出现问题,这会消费者感到心寒。除了安全性方面,还有设计和生产制造方面的不严谨,这些都不应该成为合资产品的标签。被厂家容易忽略的车身共振或异响现象,近年来也频频发生,而且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投诉量,这些车企该认真反省了。
(本文由【车界】新媒体编辑部原创出品,本文作者蓝湛,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