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市值越高,行业价值观越扭曲。
十个造车的拼不过一个卖酒的,十个搞研发的赚不过一个重仓茅台的,这个世界不应该这样的,赚钱不应该这样的。
两万亿这个数据有多恐怖,放在汽车行业中,茅台一家站撸所有自主品牌而且还有富余。你没听错,自主品牌抱团打也被茅台的市值打趴下起不来。
长安、长城、吉利三家自主品牌销量占到了自主品牌整体35%左右的销量,但这三家累计市值不过3000余亿,与茅台市值相比差距巨大,二线自主品牌市值更低,几乎毫无估值能力。
事实上,茅台的市值奔着全世界最大、最有价值的企业丰田就去了,截止到目前,丰田市值不过1700余亿美元,与茅台的两万亿不可抗衡。
茅台的饮用价值远远不如另一层价值,“牌面”,这是茅台不可被代替的属性。
即便这只是一家酿酒的企业,但品牌价值在所有中国人眼中都是一顶一的强,绝大多数茅台还是我们自己在热衷,2018年茅台产量4.6万吨,出口量只有2000吨,出口占比只有4.3%,很明显,茅台没有真正意义上走出国门,它的产品绝大多数供自己鉴品,但也就是这一属性才让其有着更多的色彩。
有人说茅台还有上升空间,有人说泡沫巨大。
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另一侧传统制造业实在过分看低,中国销量最大、对制造业工业也最大、收揽密集劳动力的汽车行业,三家巨头经过几十年的拼搏奋斗,也只是得到了累计数千亿市值。
不少人看衰制造业,看高茅台,折射出来就是浮躁的心理,谁都想重仓茅台搏一把,却没人想着如何拿出更多的资本让我们的制造业更好一些。未来我们要高举飞天茅台跟人家外资秀实力,秀我们的茅台多么好喝吗?
十个李书福打不过一个卖酒的,多么悲哀的事情。
最懂得造车、营销、资本的李书福,其执掌的吉利控股已经拥有200万年销量,大有跻身世界前十之意,为了更好的重塑制造业格局,甚至入股戴姆勒,其辉煌不言而喻,但即便如此吉利的估值以及财务状况,仍然不能与被行业热炒的茅台相比。
十个李书福也不行,两个丰田章男也才凑合。
技术本就难以突破,人才、核心技术、配套产业、资金链,任何一条丧失优势都能使得制造业停滞不前,但炒茅台就很简单,把控产量,做好传播就能一波接一波的高峰来袭,用躺着赚钱来形容茅台已经很克制了。
中国制造业太需要被关注,被认可,中国汽车更需要被承认,被推动,但因为造车周期长,回报慢,回报率低,造车这件事儿,明显没有光芒,但喝茅台这件事儿,更能让人提起精神。
这就是差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