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系品牌中,本田、丰田、日产作为“日系三杰”,在国内汽车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同为日系品牌的三菱就显得有些拖后腿了。
其无论是销量,还是推陈出新的节奏上都显得格格不入。
近年来,“日系三杰”都在不断升级旗下产品,丰田更是推出了TNGA平台,其主力车型也都出自于全新平台,产品力进一步提升,而三菱显然跟不上队伍,逐渐落伍了。以至于难免让人猜疑,三菱会否步入铃木退出中国市场的后尘。
三菱或退出中国市场?
新能源项目开工“回击”传闻
近日,三菱汽车陷入“或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三菱汽车第一时间做出了官方声明,并表示将与广汽集团进一步深化合作,扩大事业发展、改善收益。
7月8日,广汽三菱新能源车项目开工暨研发大楼竣工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可以说,这次活动也是对日前盛传“三菱或退出中国市场”的一次强有力的回击。
据了解,广汽三菱新能源车项目将由广汽集团和三菱双方联合开发,新车计划在2021年正式量产,将采用国际化造型设计,匹配成熟的新能源技术,具备下一代智能电动车性能等特点。
事出必有因,无风不起浪
“不思进取”的三菱让人担忧
面对退市传闻,三菱汽车虽然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并且积极投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不过,人们似乎更相信“事出必有因,无风不起浪”这句话。
近日,三菱汽车发布了2019财年业绩报告,2019财年的销售收入为22703亿日元,同比下滑10%;运营利润为128亿日元,同比暴跌89%,营业利润率仅为0.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8亿日元,为近三年来最低水平。
虽然2019年三菱在中国实现了3.5%的增长,达到了13.6万辆,但是对比起日系的“两田”,完全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今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三菱更加雪上加霜。2020年5月,广汽三菱单月销量仅为0.7万辆,同比下滑30.07%。1-5月累计销量只有2.27万辆,同比下滑56.42%,简直就是腰斩。
对于技术而言,三菱大可不必让人担忧,毕竟有帕杰罗、Lancer EVO这些神一般存在的车型,但最让人担忧的却是,那多少有些“不思进取”的态度。
就拿风靡越野圈的帕杰罗为例,抛开它强大的越野性能不谈,其2020款车型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设计都明显落后了不止一代,甚至说它是上世纪的产物也毫不为过。
目前广汽三菱拥有欧蓝德、劲炫、奕歌三款燃油SUV,以及两款新能源SUV(祺智EV和PHEV),实际上五台车里有四台都是“陪衬”,能撑起品牌销量的只有欧蓝德一个。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广汽三菱全年销量14.4万辆,其中欧蓝德独占10.5万辆,占比高达72.9%;2019年,欧蓝德销量8.5万辆,同比下降19.04%,占广汽三菱总销量(13.3万辆)的六成以上。
受疫情影响,今年第一季度欧蓝德销量仅为7421辆,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奕歌也并未能撑起品牌销量。
2021年才推新能源新品
“后知后觉”的三菱能突出重围?
三菱的“不思进取”也体现在新能源方面。2018年,广汽三菱旗下首款新能源车型祺智EV上市,其不仅挂着广汽新能源的logo,而且与传祺GE3堪称“孪生兄弟”,从外观、内饰设计以及配置、动力等,二者几乎一模一样。
然而,这波“拿来主义”的快捷操作,无疑更像是广汽三菱为了双积分的无赖之举。
这样的操作更别期望其销量能有突破,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中,几乎找不到祺智EV的身影。
如今,面对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双积分政策的压力下,广汽三菱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似乎同样显得有些迟缓。
目前,合资品牌几乎都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并推出了旗下新能源车型。就连“跌跌不休”的法系品牌东风标致也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车型——e-2008,更不说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特斯拉,其Model 3早已完成国产化,并且高居新能源销量榜首。然而,广汽三菱其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产品将要2021年才得以推出,如何突出重围?
从此次广汽三菱新能源车项目来看,其将由广汽集团和三菱双方联合开发,这个“联合开发”最值得关注。所谓“联合开发”,就是广汽集团和三菱汽车两大股东方一一都参与到新一代新能源车的研发中,两者都拥有技术知识产权。
这就意味着曾经“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在广汽三菱这儿即将成为过去式,自此,广汽三菱不再是三菱的“海外代工厂”,而是一个具备更强大技术基因、更丰富优势资源的独立车企。
设立技术研发中心除了能更好地融合股东双方人才资源,还能有效提升其本土化研发能力。对于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本土研发人员总会比外国人有着更准确、更深入的理解。因此,于广汽三菱而言,设立技术研发中心不但加强了其技术可持续发展能力,更为整个企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注入新的力量。
由此可见,广汽三菱也并非没有一丝希望,其仍需厚积薄发。当然,双方深厚的技术储备最终落地还得看产品力,“后知后觉”的广汽三菱能否突出重围,也还得等到2021年,其新能源新品推出后方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