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它在各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是肉体也是灵魂的载体。
![]()
拿我们的近邻日本来说,90年代有风靡世界的日系性能车,如今则是满大街的K-Car,车身小巧空间利用率高的它很适合地狭人稠的日本。而放眼太平洋的另一端,美国则是皮卡风盛行,常年霸占汽车销量榜,对于地广人稀的美国来说,皮卡不仅能担当越野车、轻卡,甚至拿它当代步车也不稀奇,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
![]()
而在中国,至今也没能形成主导市场的汽车文化,但并不代表着汽车文化在这个文明古国的缺失,反而是处于发展期的它正在经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不过当然有好也有坏。
说到各个细分市场的冠军,家轿市场的朗逸、SUV市场的H6都是耳熟能详,但放眼国内全年的销量冠军,那必定非神车五菱宏光莫属,在2017年,它以532394辆的成绩力压前两者夺冠,就如吃饭、睡觉一样轻松。
![]()
不过五菱虽然销量惊人,但此前它的知名度只局限于车圈内,真正让它名声大噪的则是模仿《头文字D》风格的段子将它塑造成了秋名山神车,不论你是法拉利还是兰博基尼只要遇见了五菱宏光必定败北,在大马路上它也是见谁怼谁,没人敢与它作对。
![]()
当然这些都是段子,看看就好,五菱宏光真正赖以生存的是它可怕的载货量以及皮实耐用的品质,并且超低的价格让大部分家庭都能买得起,简直是发家致富的好帮手,所以这么一辆品质、口碑俱佳的车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可不是偶然,在国内这个鱼龙混杂的汽车市场还得靠实力说话!
前面说到了让国人骄傲的五菱神车,但也有令人蒙羞的糟粕文化,其实许多车企在发展初期由于工业和技术条件都不成熟,所以借鉴是常有的是,大名鼎鼎的丰田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在后来也凭借可靠的质量和口碑成为业内标杆。但是在现代化的中国,仍有一些车企只顾面子工程而不顾质量造一些山寨车,更有甚者直接等比复制,连请设计师的钱都省了。
![]()
之前懂哥在批评山寨文化的时候,总有过于激动的读者会出来反驳说,国产车发展总是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应该耐心给他们时间。这种盲目护犊子的心情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都8102年了,那么多好的自主品牌不支持,偏偏还要为这些山寨车企辩解,以前那是条件所限,现在环境已经成熟还要如此行事,只能说有些消费者太纵容它们了,但懂哥相信只要稍微理智的人都知道,抵制这些山寨车才是对国产车最大的支持。
许多国人买车都追求一个“大”字,所以在国内大7座、加长车、SUV、三厢车都很受欢迎,而与之相反的是小型车在国内已近乎灭绝,少数的都是靠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支撑下来的。
![]()
而这些“大”车在国内受欢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目前大部分家庭只有一辆车才是常态,所以这辆车的用途就得很广泛,比如代步、出游、接送小孩、搬运等等,实用性才是最主要的诉求,甚至大车在面子上也更过得去。
![]()
而大车文化则衍生出了“特供车”文化,许多合资品牌针对国人的喜好,专门推出了加长轴距版、四门版、两厢变三厢版等等专属车型,更有像朗逸这样完全针对国内市场开发出的新车,并且大多数都成了爆款,不过消费者乐意,车企有钱赚,倒也其乐融融,此外对于不爱大车的消费者来说,中国市场也有其它的选择,所以这种文化并没必要去批判。
中国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市场,而造车新势力也如雨后竹笋般涌现,其中大部分品牌你可能都叫不上名来,但倒下一批又来一批,谁都不愿意放弃这块大蛋糕,而这种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你能天天在网上看见它们的新闻,但在马路上一辆实车都看不到,没错,就是这么魔幻。
![]()
当然能让你切身感受到电动车文化的则是满大街的电动公交车、的士、共享汽车、网约车等,偶尔还能看到上绿牌的私家电动车比如特斯拉等,不过大部分仅局限于一二线城市,但相信过不了多久,这股风将会刮向全国各地。
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还涌现出了其它独一无二的特色文化。
![]()
先不提各国都有但国内屡见不鲜的路怒、加塞,像档把套佛珠、提车后放鞭炮和祭祀、贴XX段子的贴纸等等估计在国外很难见到,但最绝的是还有车神庙的存在,逢年过节去拜一拜,包准你成为老司机。
![]()
此外还有在车尾贴壁虎,懂车的人都知道这是奥迪quattro的标识,但国内另一种解读是壁虎=避祸,更不用说请大师来开光新车了,只能说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国内的汽车文化都有了自己的解读,你可以说中国汽车文化没有代表,但却又能拿出很多极具代表性的事物,这也是汽车文化发展初期必须经历的阶段,算不上美好但却让人着迷,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