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袁桂远
视频丨孟俊陶
当我再次踏入林密的办公室,即使已隔两年,但仍是熟悉的。
仍然是那把带着活泼亮色的手扶椅,最先映入眼帘。墙角的展示架上,是他与爱人小孩的合照,仍占据C位。还有他与巴菲特、比尔盖茨的合照,似乎也在陈述他过往职业生涯的一段荣光。
![]()
但总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仿佛在暗示这间办公室主人的不同。展示架上,多了一双鲜艳的乔丹鞋,另一角的墙上挂着裱起来乔丹的23号球衣。
他喜欢甚至崇拜乔丹,已经很明显。他告诉我,他收藏了大概两三百双乔丹鞋,最近因为看了乔丹的纪录片《最后一舞》,他颇为感动和触动。
我想,他的偶像乔丹在这个时候“出现”,跟他以前任何时候都不太一样,因为,有一个关键词:回归,会让他更加深刻理解当年乔丹的两次回归赛场,复出比赛。
乔丹的二次复出最大成就,是将孱弱的奇才变成了能够竞争季后赛席位的球队。
早期,林密作为云度核心创业团队中的一员,深度领导并参与了云度的初期创业,但在这两年云度的关键发展期,却因为一些原因缺席了,如今他回归了,并以总经理的身份,重新带领团队掌舵云度,重新出发。
![]()
谈到回归云度之后,林密说他想得最多的三件事是:中国的市场土壤是否适合新造车企业生存?怎样的新造车企业能生存?生存下来之后的彼岸是怎样?
他说回归云度公司,最大的动因是责任使然。我当然能够理解,因为没有谁愿意舍弃自己的事业生命中的“小孩”。
他认为云度仍然有机会倔起,“中国市场土壤里产品是核心,但思维结构更决定一个新造车企业的出现。传统企业的思维方式是金字塔式,但现在的用户是不喜欢被定义的,金字塔式的方式可能不合时宜,云度为改变而生,正好与用户不愿意被说教的个性化相适应,情感上与用户互通链接。”
思维方式上,在我与林密交流时,我的确能够感受他的变化,以及带动团队革新:
产品上,他强调产品必须年轻,必须可定制化,真正要把产品做到科技普惠。服务上,他强调管家式、社群式的服务。
“新的消费者对所谓汽车参数的关注其实并没有太高,相反服务需求上十分关注。期待我们可以打造属于云度的模式。”他说。
当然,林密所说的这些目前并不能一一展露并验证,是否足以让云度走得快、走得稳,走得健康,仍然没有答案。
这些,只能交给时间,交给市场,交给消费者去作答。
![]()
6月30日,以“崭新起点,为梦前行”为主题,云度新能源汽车在莆田工厂举行了启动仪式。
这意味云度正式重启了,二度征战新能源汽车市场。云度错失的两年,是可惜的,这家最早拿到生产资质的造车新势力公司之一,也比较早推出了π1、π3和π7三款产品、七个车型。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当年乔丹的二次回归赛场,取得的成绩是瞩目的,令人振奋的。那么云度的命运征途,能够如乔丹那样,强势崛起并站住脚跟?
一切的预判和结论都为时尚早,不过可以肯定是,我想,残酷的市场不会给企业更多的试错机会,这是云度抢到的第二个珍贵的时机窗口。
那么请将它当作是《最后一舞》拼劲全力,拿出最好的产品搏杀市场吧。
即使云度身处莆田,中国版图上一座不起眼的三四线城市。但是,它以独特神奇的产业以及极具地方特色的闽南文化,让莆田声名大噪。比如处处可见的鞋产业,比如大名鼎鼎的南少林寺,还有长盛不衰的妈祖信仰等,它们共同构筑了莆田,成为了莆田的肌理和血脉。
![]()
但在新时代浪潮下,莆田的内部肌理仅仅是这些吗?我们试图找到一些新线索,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莆田。而云度作为新时代的科技产物,它很有可能成为莆田的新名片,成为莆田的新肌理。
但是这一切也并不容易,云度的未来,我们当下无法预见,但通过再度与林密的深度交流,我相信云度仍有崛起的机会,只是它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最新的消息显示,云度的市场部等前沿团队将会前移到深圳,而设计中心会安放在上海,生产制造大本营在莆田。
让听到阵地炮声的人做决策,这是对的。莆田是大后方,而在新能源氛围更为浓烈的大城市才有可能洞悉消费者真正需求。
因而可以说,云度的新造车事业,虽仍扎根莆田一角,但其触角已经延伸至更广阔的天地。
新造车的莆田角落,不再孤单,希望它有光有热,云蒸霞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