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市“末尾淘汰”的现象越发明显,除了接连“爆雷”的博郡、赛麟、拜腾等新造车品牌面临淘汰外,曾经颇具风光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众泰汽车也因巨大财务亏损面临退市危机,让人唏嘘不已。其实陷入困境的不仅是这些品牌,除了“向来缺钱”的造车新势力外,昔日曾“风光无限”的力帆汽车现在也举步维艰,难以维持。
![]()
说到力帆,可能更为人熟知的是其摩托车产品,但力帆汽车却是中国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民营乘用车企业,也曾代表着当初民营汽车制造商的品牌高度。可是力帆汽车没能抓住机会,不说和现在的吉利、长城等品牌相比,能否成功让这个品牌存活下去还是一个未知数。
根据数据,2019年力帆汽车累计销售22536辆燃油车,同比下跌75.52%;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091辆,同比下跌69.49%。力帆去年实现营收74亿元,同比下滑32.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46.8亿元,同比下降1950.83%。
到了今年,力帆的日子变得更加困难。在过去的1-5月份,力帆传统乘用车销量仅887辆,同比下滑95.5%;新能源车销量460辆,同比下滑54.5%。力帆汽车第一季度营收为5.6亿元,同比下降74.8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97亿元。
![]()
与此同时,在力帆股份6月18日的公告中显示,还有约涉及30亿元人民币的大量诉讼案件没有解决。最近,大批力帆汽车经销商汇聚重庆力帆车辆研究院,向其进行维权索赔。
其实力帆汽车目前没有支持国六排放的燃油车,大部分车型都已停售。无车可卖的经销商早在一年前就曾有过维权活动,目的就是想要退网,要回自己的保证金、返利、押金等费用,可是到现在为止也并没有得到解决。
重要的是力帆汽车目前只能靠少量的出口订单维持,除非能有一款全新的颠覆性产品,否则在国内汽车市场翻身的可能性非常小(毕竟力帆汽车现有的燃油车没有竞争力,而新能源车又刚因为有起火风险而被召回)。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经销商或其它债权人来说,能成功拿回利益的希望或许只能寄托于力帆被收购。而前一段时间确实有传闻说吉利将收购力帆,但随后便被双方一致否认。不过有道是“无风不起浪”,力帆是否会被收购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它的残余价值。
力帆现在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摩托车和出口业务,从2019年财报中可以看出,力帆摩托车业务的营收达到26.49亿元,占比总营收的35%,利润达到1.98亿元,而进出口业务则赢利1.65亿元。
对汽车行业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吉利汽车的品牌规划以及全球布局非常宏大,那么是否会借助力帆继续扩大品牌国际化板块或者进军还算熟悉的摩托车领域,的确不好说。
![]()
另外,就像2018年力帆将股份卖给车和家一样,现有工厂以及造车能力也是一大可以兜售的资本。这也是传统汽车品牌和造车新势力不一样的地方,“大楼就算倒塌,也不会连灰尘都没有。”
正是因为这些资本,力帆目前的境遇或许比众泰要好一些,而众泰还在不断寻找机会企图翻身,想必力帆也不会“束手待毙”。
但一个汽车品牌不管强盛与衰弱,都还是要给车主们一个说法,毕竟汽车有很长的产品寿命,岂能说放手就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