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时,谁都选辆安全的车,许多消费者至今还认为钢板厚、关门声沉的车更安全,还有人觉得车身越硬就越不怕撞。这些“老司机”的经验到底靠谱不靠谱?视知车学院详细说说汽车安全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
没有Wi-Fi的同学可以移步下方观看文字版。
下面是文字版
都8012年了,有些人买车还看钢板薄厚,再敲敲车门,DuangDuangDuang,渴求德意志的钢铁品质。毕竟,不少人都觉得钢板越厚越安全,关门声沉档次高。
![]()
其实,想让关门声沉,多加一些隔音棉和密封条就行。而假如发生激烈碰撞,车身钢板跟纸差不多。
![]()
在碰撞事故中,车身重量确实很关键,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所以,那些超载的大货车永远是重量级杀手,一定要躲远点。
但是,同级别的车重量差不太多,这时就要看车身结构了。
![]()
起初,人们觉得,撞车时谁硬谁就能赢。后来,一位奔驰的工程师(Béla Barényi)发现,车身硬,尽管车的损失小,但对车内成员的伤害严重。
为此,奔驰把汽车的前后两个区域设计为溃缩缓冲区,用来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中间的乘员舱则选择最坚固的材料,保证它在碰撞时尽可能不变形。
![]()
现在的车身基本都是这种结构,而“车神”们经常敲来敲去的地方叫覆盖件,能减小风阻、遮风挡雨、负责美观,跟安全不搭边儿。
像日本车铁皮薄、德国车钢板厚,跟WiFi致癌、坐月子不能洗头一样,都是经久不衰的谣言。
![]()
当然,车身结构再先进,开车时也得系好安全带,只有这样,发生意外时气囊才能弹出。
这些都属于被动安全,还得让主动安全配置发挥作用。
现在的车基本都带ABS+EBD,帮你在各种路面缩短刹车距离、防止轮胎抱死。而没有ESP的车,车学院建议最好别买,这项配置在关键时刻能救命。
![]()
高科技的安全配置越来越多,主动刹车、车道保持、盲区监测...……虽然增加配置能提高汽车的安全性,但作为车主不能完全依赖,自己的安全还是得自己把握:系好安全带、不走神、不开赌气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