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品牌还是产品,大众一向贯彻着“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套路。而江淮大众战略合作项目的落地,意味着大众品牌家族再添新丁。
6月11下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与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的见证下,安徽省国资委、江淮汽车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通过云签约方式共同签署了江淮汽车集团投资协议,江淮汽车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了江淮大众投资协议、产品组合框架协议。
![]()
这是继上汽大众与一汽-大众之后的第三家合资公司,也是大众最有话语权的合资公司。据悉,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江淮大众75%股权,承诺授予江淮大众4-5个纯电动汽车品牌产品,目标是在2025年生产20-25万辆,在2029年生产35-40万辆,预计届时总收入分别达到300亿元、500亿元人民币。
此时,大众手握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江淮大众三颗棋子,其下一步如何落子成为了业界最为关心的话题。
对于大众与江淮的合作,大众汽车集团 CEO 迪斯博士表示:“大众汽车集团携手实力强劲、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进一步推动集团在中国的电动化战略。”
毫无疑问,江淮大众是大众在华发力电动化的有力落脚点。根据大众的规划,大众将在2025年向中国消费者交付约150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50年,在包括中国市场的全球范围内实现碳中和目标。
![]()
但大众在华的市场表现并未与其雄心达成正比,现有新能源车型宝来·纯电、高尔夫·纯电和朗逸纯电收效甚微。宝来·纯电自2019年10月上市至今,其销量仅为3313台;朗逸纯电动的销量高光期也只锁定在了9月份的1200辆...
在我国双积分的压迫下,上汽和一汽或难以推动大众进行“大象转身”。于是,大众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江淮身上。江淮最早以生产零部件起家,后来生产整车,90年代开始研发底盘,并且很快成为全国最大的客车底盘生产企业。
江淮还迅速掌握了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的核心技术,在新能源领域,江淮已系统掌握了电动汽车——电池模组、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这对于大众而言,与江淮的合作可以迅速而又高效的布局新能源市场,并且这些技术甚至可以给予大众汽车一定的反哺。
![]()
与此同时,江淮身处的安徽省是当之无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大省,其占据全国市场的13%。与江淮达成合作之后,大众可以名正言顺的入主安徽,凭借安徽的“地利”来建造新能源基地。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驱使下,大众成功牵手江淮。
当上汽和一汽针对“如何从大众手中获得更多的技术与车型”而明争暗斗之时,大众往江淮大众手里塞了“一把糖”,一把能让上汽与一汽心生嫉妒的糖。
大众在战略合作中承诺,在中国法律允许且取得许可前提下,优先考虑在江淮大众生产大众B级车、C级车等插电混动汽车和燃油车。三者相比,谁更“受宠”高下立判。
![]()
大众或想寻求一名更有话语权的合作伙伴。在长期合资合作过程中,不管是上汽还是一汽,其与大众汽车集团对合资企业的发展均做了很大贡献,对合资企业的重要事项拥有同等话语权,并且正在加快推进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资合作。
然而,目前在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的合资公司中,整体营销环节基本上都由中资方掌控,并且基于多年的技术积累,已经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技术和产品上的向外资反哺。
俗话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虽然上汽、一汽与大众合作已久,但“合资股比放开”政策的推出让大众再次蠢蠢欲动。
![]()
中国市场仍是大众集团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贡献了大众集团近四成销量。根据大众2019年财报显示,集团从中国合资企业获得的营业利润为4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99亿元),占集团总利润的30.5%。
据悉,大众持有上汽大众50%的股份,一汽-大众49%的股份,随着合资股比放开和中国市场的诱惑下,大众明显想要更多。并且大众多次表示想要调整在华公司股比。
由于大众在江淮大众持股比例更高,其也理所应当的在合作中获取占比更高的经济利益。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大众此做法为日后大众调整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的股比埋下伏笔。
不论是发展电气化还是处于利益考虑,大众无疑在中国市场下了一步好棋。江淮大众的加入将对市场造成何种冲击?未来丰田、本田等车企是否也会效仿大众的手段谋求更大的利益?我们将这些疑问交给时间来解答,并且《一品汽车》也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