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终于出现了久违的环比同比双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8.7万辆和219.4万辆,环比增长4%和5.9%,同比分别增长18.2%和14.5%,增幅比上个月分别扩大15.9和10.1个百分点。
![]()
在“双增长”背后,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最近一直被各地热捧的新能源却成了“拖后腿”的那个。
今年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万辆和8.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5.8%和23.5%,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5万辆和28.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9.7%和38.7%,在车市回暖的趋势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却踩了脚刹车。
而从企业具体销量来看,比亚迪2020年5月销量3.18万辆,同比下滑6.19%,1-5月累计销量12.49万辆,同比下滑34.03%,北汽新能源5月销量0.21万辆,同比下滑76.62,1-5月累计销量1.17万辆,同比下滑70.09%。
众所周知,北汽新能源和比亚迪一直以来都是自主新能源的头部企业,而现在似乎没有挑起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发展的重担。反观特斯拉,仅Model 3一款车型5月单月销量11,095辆,环比暴增205%,1-5月累计销量已高达30,800辆,在如此恶劣的市场环境,特斯拉未被环境左右,那么其他新能源企业或产品为何会随行就市呢?
“当前车市正处于恢复之中,而在补贴退坡之后,大多数新能源产品还没能有效降低电池成本,让产品发生质的变化,所以车市的恢复,无法从新能源市场开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谈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时表示。
确实,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质量问题频发,在新能源汽车的贴吧或论坛上,经常能够看到用户投诉。
![]()
图片来源:中汽协
其实纵观近些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历程,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很正常,由于政策偏向长续航车型,大部分企业将续航作为产品主要研发方向,而忽视了电池安全、电量衰减等问题,500km续航以上的车辆越来越多,但质量问题也水涨船高。
![]()
不过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我们也不用过分悲观。北汽新能源旗下高端品牌ARCFOX首款量产车型ARCFOX αT将于今年7月上市,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并将搭载于量产车型比亚迪汉上,广汽新能源和长城汽车也分别推出了石墨烯电池和无钴电池等新技术。
![]()
此外从新能源汽车市场产业整合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外国汽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并在电动化领域与中国本土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例如近期大众入股江淮和国轩高科,丰田与比亚迪、宁德时代的合作会越来越密切,这些势必带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结构的改变。
特斯拉毕竟是少数。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曾表示:“电动汽车的发展重心不应当在续航里程上,而是应当把重点放在品质的提升上,把续航300公里左右的纯电动汽车做好才是首要任务,纯电动汽车最合适的定位在短途出行上,长途出行还是需要依靠混合动力,因此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300左右足矣,继续提升电池续航里程则需要更大的电池能量密度,造成的后果要么是续航里程虚高,要么成本高昂,产品售价水涨船高,老百姓购买不起。”
![]()
巧合的是,这和丰田目前的电动化道路比较类似。在2020年的丰田技术空间上,丰田介绍了自己的EV之道:丰田没有在补贴未突破时入场,而是继续发展其混合动力技术,利用混合动力的经验保障EV产品品质,在EV产品上不以续航里程为唯一标准,而是追求续航、设计、产品质量、电池安全等全方位的优秀表现。
![]()
从当前补贴退坡、质量问题参差不齐的市场现状来看,丰田的发展模式可作为一个参考样本,当然企业最终还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来决定未来的战略规划。虽说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今后当如何发展,还没有一个准确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自主品牌们需要抓紧了。
一个月前,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53.2万辆,同比下降9.4%;市场份额为34.6%,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已成为自2018年以来的最低值。如今,这一数值达到了34.1%,再次刷新了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的“下限”。
面对不断下滑的市场份额,如果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一“弯道”上也不占优势,今后“超车”将更加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