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际一线大厂感到焦虑的CMA架构究竟赢在哪里?
车闻社 2020-06-12 17:26:00 1
最近,吉利汽车十分低调的发布了一则篇新闻,正式宣布迈入“4.0全面架构体系造车时代”,从字义上看,这似乎只是吉利顺水推舟的过程,因为凭借吉利的速度,从“3.0精品车时代”过渡到“4.0全面架构体系造车时代”再快的迭代时间也觉得十分自然。![]()
但这种速度却带来了另一种效应:更多汽车品牌的焦虑。我大概每年的3-4月都会接到德国汉堡一家第三方汽车调研公司的电话,而从前年开始,关于吉利的调研问题会越来越多,而涉及相同问题的品牌还有德系的三巨头以及美国的特斯拉。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到产品细致入微的竞争力,可以说吉利在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度已经提升到最敏感的级别。这是一种信号,也代表着中国品牌的骄傲,但同时我认为这是我们真正能有理由享受更高级产品的分水岭。我们之前更多看到对于CMA架构的解释几乎都是在技术层面上的内容,如果用更形象的方式来比喻可以将它看作乐高,当然在制造玩具的时候,乐高拿出了模块化的拼装理念,迅速的实现了快速的个性化迭代,成为磨具时代的新宠,而至今乐高凭借模块化的操作依然领先这个时代,除了我们能看见的商品,甚至全球顶尖的汽车设计中心都在使用。![]()
而CMA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吉利CMA世界级模块化架构孕育体系如同一个孕育高等“科技生命体”的诞生体系,拥有“高度聪明的超级大脑”和“高度发达的神经网络”,可以孕育出各具魅力、血统优秀、基因传承的“更强一代”高端、高价值、高性能产品,而同时全球另一家采用相同理念的就是丰田TNGA架构。汽车在实现高度模块化之后首先能减少从研发到产品投产的时间,并且能实现高度还原概念车的设计,而更重要的是,产品的更新时间会提速,目前从已采用CMA架构的沃尔沃、领克、吉利、极星的产品来看,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明显加快,第一时间研发出来的技术也能迅速搭载到新车上,这完全打破了绝大多数厂家传统的3年大改6年换代的节奏。![]()
当下要产出热销车型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就是实现产品差异化,但对于传统车企而言,设计可以很快,但量产的难度却会很大,原因在于不同平台下的产品在结构层面是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完成,即使中途新科技登场也很难实现迅速嫁接,比如大众在PQ35平台上的车型即使是后期也无法运用先进的车机互联技术,一直要等到MQB平台投产之后,才能更换,而这对于CMA价格来说就十分简单,未来任何时候的全新技术都能随时普及给到消费者。![]()
汽车架构化的优势还在于能大量的节约不必要的成本开销,大多模块化实现共享之后才会将更多的资本放在产品力的提升上,而这也就是为什么丰田依托于TNGA架构会将雷克萨斯卖得如此有性价比。又比如特斯拉的ModelY在实现75%与Model 3共享零部件之后,有可能将价格拉低到30万出头。所以值得期待的是,未来MCA架构之下如同沃尔沃、极星等高端车型在让我们享受到顶级工艺水准的同时还能给到我们更容易入手的价格,而吉利、领克等热销车型的品质也会向高端车型逐渐靠齐。![]()
架构最大的好处就是突破了平台的限制,也就是说一个先进的架构能够持续为产品的迭代进行孵化,而不再需要等到下一个架构的登场才能享受更好的技术,虽然谈不上一劳永逸,但可以十分肯定的是,在同样的时间赛道中,架构必然会领先一步。![]()
首先不得不承认丰田在架构上下的功夫很足,提升核心部件的优势,保持它们更长效的竞争力,从而减少对生产链的调整。而CMA在此基础上更多优化的层面放在了电子电器架构上,重点对未来的汽车去输出“电气化、智能化、自动化、共享化”的核心技术。从而构建了神经网络,与动力系统、底盘系统的新时代三大件。![]()
电子电器架构就相当于其中的神经网络,在这套架构上能迅速融入当下最新最时髦的电子产品,并且能迅速运用最为前沿的科技技术,而对于老车主来说也能享受到OTA升级所带来的福利。总体来看,其实CMA架构的出现并非想的只是改变规则,更是想让用户的体验变得更加极致,应对当下高效的产品迭代,吉利一直不遗余力的去苦练内功,而结论才是我们能不断见到“更香”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