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老板
我已记不清这是最近一周内我司账号第几次发特斯拉相关的内容了。但我不得不再写一篇,因为特斯拉创造历史的频率,简直就像我打开饿了么点外卖一样频繁。
美国东部时间6月10日上午,特斯拉股价在当天开盘后不久,冲破1000美元大关,市值超越丰田,喜提“全球市值第一车企”。
这里先普及一个背景知识,特斯拉昨日最终报收于1025.05美元/股,在美股的市值是1901.22亿美元,总股本是1.85亿。
丰田昨日美股报收于131.01美元,在美股的市值是1811.97亿美元,总股本是13.83亿。
然而,丰田还在东京和伦敦两地上市,因此在Wind上统计的三地总市值是2137亿美元,三地的总股本达到了32.6亿。
因此,特斯拉只是在美股市值超越了丰田,离丰田全球市场的市值总和还有200亿美元的差距。当然了,填平这一差距可能也就是眨眼间的事情。
对于统计口径之争,在张老板这个资本市场局外人看来没有特别大的意义,因为市值超越与否,本身只是一个形式上的表象。
任何一家在二级市场上市的企业,市值本身就是由短线的偶发性因素以及随之产生的投机心理,和长线的价值投资共同组成的。
老实说,张老板没怎么深入研究过短期内股价波动背后的逻辑(《伟大的马斯克解放所有散户》这篇文章有着十分详细的解读),也不敢拿着微薄的“老婆本”下海去和资本大佬们贴身肉搏。
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聊聊基于两家企业长线的价值判断背后,本身有着怎样的逻辑。
特斯拉:山巅之城
特斯拉目前市盈率为负值,市净率则为26.23,马斯克最近才第一次拿到了属于高管的业绩分红。
这样的数据,你可以从两种角度解读它。第一是由短线投机心态将股价炒高,所蕴含着的泡沫风险,第二是有投资人长期看好这家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以前美国有一个著名的骗局——Theranos,高颜值创始人Elizabeth Holmes忽悠投资人支持她滴血验病的“天方夜谭”。最终谎言被戳破,这家公司市值彻底归零,之前所有的股票交易,几乎只能被视为一场完全零和的投机游戏。
特斯拉不是Theranos这种“海市蜃楼”般的企业,即使它家的Autopilot现在偶尔还会脑子抽风去撞一下白色卡车,但是Q1财报盈利,这不是假的;Model 3供不应求,这不是假的;SpaceX能上天,这也不是假的。
我相信这是不可逆的趋势。用户在开上新能源产品后,即使有抱怨产品的不足,也很少听说谁彻底沦为“电动黑”,从此只开燃油车,而是更多寄希望于 “下一辆车会更好”。你瞧瞧,这韭菜当得,思维不可谓不超前。
为什么不可逆?新能源用车体验实在太有粘度了,它使用超便捷,后期成本超低,几乎不会坏。更本质地说,电一定是一种比油更高级的能源形式,它很高效、很精准、很可控,满足人类掌握一切的欲望。
而特斯拉依然是这条新赛道的领跑者,它的汽车太智能了,它的品牌太酷了。它是上流社会的“硬通货”,是皇冠上的明珠,是山巅之城。
对于咱们地球人来说,这种火星产物确实太超前了
这就是长线投资者所看重的。
如果明天一觉醒来,短线投机者热捧特斯拉所产生的泡沫被“挤破”,这家企业依然有着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创新能力、品牌价值。这些无形的资产,足以支撑起其市值的基本盘。
丰田:It’s great, but not sexy
再来说说这次被超越的企业——丰田。
我很敬重丰田,这是一家能把车卖到地球犄角旮旯里的车企。去年,它卖出了1045.66万辆车。
它足够可靠。Top Gear三贱客曾经暴虐过一辆海拉克斯皮卡,最终这辆顽强的车被供奉了起来。
在安第斯山,在中东沙漠,在西伯利亚苔原……你总可以想象一辆N年车龄的陆巡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它也是内燃机的坚守者。我相信,全混动从不是“过渡体”,而是解决问题的终极答案之一。它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和纯电动并存,虽然没有纯电动开起来那么骚气,但是它是一种对基础设施建设依赖降到最低的方案。
丰田的价值,不局限于它的产品。它有着覆盖汽车行业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它还有在日本上市的爱信精机和电装两家子公司,还有旗下的丰田纺织。这些体系内的企业能让丰田真正从无到有造出一台车,以很便宜的价格卖出去,也因此,丰田成为了传统车企的王者。
但我自己大概率不会买丰田。它在中国市场至今不提供CarPlay,就凭这点,我就有些犹豫。而且,指望丰田普及自动驾驶,解放我的双手双脚,恐怕更遥遥无期。(当然,也不是完全不想买,至少在我的价值体系中,它应该再便宜几万)
这就是我眼中的丰田,It’s great, but not sexy.
这是一个分裂的世界
It’s great, but not sexy,这也影响了投资者对丰田的价值判断。
刚才提到,丰田去年卖出了1000多万辆车,特斯拉只有36.78万辆。
即使特斯拉很快能实现健康的现金流和可观的盈利,然而,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的销量还只是丰田的零头。
投资者并不care这个问题,因为投资者知道,这就是他们自己所想要的那种很sexy的东西。
毕竟按特斯拉的股价,从统计学角度来看,这个地球上能有足够的财务自由去买上一股的,都是凤毛麟角。这股价,多么像价格高高在上的特斯拉汽车本身呀!
瑞士信贷每年的全球财富报告揭露了一些有趣的事实:北美和欧洲的家庭财富总值占到了全球财富总值的61%,而这两个地区的成年人人口总量只占到全球人口总量的17%。全球最有钱的4700万成年人(占成年人比例的0.9%),大约拥有了全人类财富额的43.9%。
从股价到产品,特斯拉在这个地球上的少数人中,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大家既买产品,又买股票,击鼓传花。至于这巨额的财富从何而来?似乎没人关心。
而丰田这样的传统车企,大概率是在闭环外的。他们努力地把产品卖给闭环内的用户,但是特斯拉太强势;他们再各种兼并重组,力图产生协同效应和成本优势,去赢得闭环外普罗大众市场,但是这片鱼塘只能捞些虾米。
这样的业务模式,对于投资者来说,也一点都不sexy。
技术的革新,是否还具有普世性?
世界的重度分裂,带来一个全新命题:技术革新,是否还具有普世性?
正如之前所分析的,纯电的增量是不可逆的,它的体验必然会越来越好。
电动车在后期使用成本方面的巨大优势,使其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极有可能逐步成为比内燃机车更划算的选择。
保时捷甚至在实验室储备了450kW超充能力,充电3分钟续航100公里,性能更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这一切的一切,没有不香的道理。但是,显性和隐性的条件制约,让这种“真香”普及的门槛大大提高。
对世界上大部分消费者而言,新能源车依然不便宜,目前并不是普及汽车消费的理想选择。毕竟对这些首购车用户而言,能“上车”这件事本身,比考虑十几年后的综合支出和收益更为重要。
还有隐性的条件制约,比如:一个小小的450kW电桩,可能等于里约热内卢贫民窟上百户人家的全部用电量。打开特斯拉的超充地图,南美、非洲、东南亚……这些地方的充电网点,一片空白。显然,这太过于魔幻现实主义。
工业时代,几乎每一项技术文明的革新都能传遍世界的角落,内燃机和汽车,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信息时代是否还能如此?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警惕的问题。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则,是否会成为少数人投入大量资源,产出的科技进步,最终仅为少数人所占用,而与普罗大众无关?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啤酒指数与茅台股价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概念,经济学中有所谓“啤酒指数”的说法,即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蓬勃发展,参考的不是茅台的股价,而是啤酒的产销量。因为啤酒才是蓝领工人们消费得起的享受,也客观反映了普通百姓的就业、收入水准。
在新能源的世界里,特斯拉就像茅台,股价一飞冲天,但新能源车的“啤酒指数”依然在低位徘徊。
这里又要点名表扬某东方大国了。该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产国,同时,该国还能生产2.98万起的宏光MINI EV。行了,不装了,摊牌了。论普及消费的能力,咱确实不得不佩服自己的祖国。
甚至连马老板都要亲自来中国吃个煎饼果子,然后和供应商朋友们握握手(希望吃完煎饼果子后他洗了洗手),宣布全面押宝中国,生产全世界最有性价比的特斯拉。只要走对这一步,我觉得特斯拉未来的股价,即使有水分,基本面还是稳得一批。
但股市有风险,我还是不建议你轻易在高位买入特斯拉的股票。张老板绝不是专家,但算得上一个逻辑鬼才,如果你非要我推荐股票,我是这么考虑的:
特斯拉美股市值超越丰田,说明投资者看好特斯拉的技术和市场前景。该企业有望进一步扩大融资,并加大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投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马斯克将宣布开放L5级自动驾驶,人类开车彻底解放双手双脚,并且不存在任何醉驾的风险。
因此我建议——重仓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