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听到“召回”这两个字,第一反应肯定是或多或少都会对该品牌的形象打一些折扣。
K哥倒觉得还好,虽然不光彩,但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去年K哥自己的车就被召回了,跟我同一批的还有另外36万辆车,都是用了高田气囊的原因。不过还好,换个新的也挺方便,就近去4S店,半天搞定。
高田气囊CEO公开道歉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管是厂家自己还是供应商的原因,正确的做法是及时给广大消费者一个合理的交代。
召回做得好,其实也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今后我还是可以相信你的。
但你要是像奥迪这样 ——
搞不公平待遇,完了还给召回的车换上旧零件,缝缝补补。。。这种完全没有诚意的表现,以后谁还买你们家的车?!
具体怎么一回事,还要从今年4月初说起。
当时有一批原装进口车在海关等待查验,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打开了一个来自德国的集装箱。。。接下来映入眼帘的并不是油光锃亮的新车,而是一副黑黢黢的空壳。
经过进一步检查后,该车的身份逐渐清晰,是一台奥迪A5。
然而事情没那么简单,在对其余车辆的检查中,工作人员又发现了第二台同样已经燃烧殆尽的。。。奥迪A5。
同款的两台车、同一批次物流、同样被火吞噬。。。挺离奇的。
关键它们都是在集装箱内就已经发生了自燃,这种隔绝了风吹日晒雨淋的密闭空间,本拥有最好的储存条件。。。
可能集装箱自己都没想过,有朝一日它居然变成了一台烤箱。
随后,海关总署立刻停止了该车型的进口,并组织进行调查。经过奥迪公司确认,发现车辆自燃的原因是启动电机导电支架因制造装配工艺问题,存在短路的风险。
根据奥迪公司的车辆清单所示,装配了同款零件的车型涵盖所有的2.0T进口A4、A5、A6、A7,且有部分车型已经到达了客户手中。
面对这样的结果,奥迪也很干脆,拍胸脯说:“将通过更换新型电机的方式消除风险”。
毕竟进口奥迪销量还不及国产A4L的零头,属于小范围召回,换上新的就好了,问题应该不大。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奥迪官方发布了召回公告。K哥上面都这么说了,你肯定猜到了,事情远比想象中的严重。。。
车辆召回数量直接飙升到了39万多台!
原来不光进口奥迪,国产2.0T奥迪A4L、A6L和Q5L都中招了!原因和之前的一样,启动电机有短路风险。
话说。。。这是不是还得感谢订了进口奥迪的朋友?
要不是集装箱自燃事件,买了国产奥迪的朋友可能还被蒙在鼓里。只有新闻里时不时上演奥迪自燃事故,却找不到原因,车主维权无门。。。
只有在海关调查组面前,奥迪才会服软,挺悲哀的。
如果你很不幸,是上述车辆的车主,且是在2017年8月17日-2020年3月24日购买的,K哥劝你最好先把车停在干燥空旷的地方。
因为启动电机容易短路的原因也找到了:因为工艺缺陷,零件内部存在不必要的气孔,会导致湿气聚集,从而发生短路。
既然问题都找到了,为什么不直接去找奥迪换零件呢?而是像K哥上面说的把车停着?
想换零件?不好意思,排你的队去!
根据奥迪的召回计划,你急也没用,它是分批次进行的 ——
第一批从6月5日开始,召回所有进口奥迪 + 2019年8月31日前生产的国产奥迪。
第二批从9月29日开始,召回剩下的,也就是2019年9月1日后的国产奥迪。
先不管别的,反正分批次就是大错特错的!
同一个品牌,厂家刻意做出区别对待,谁知道下一次你会被分在第一批还是第二批?谁还愿意做你的客户?
既然分了不同批次了,进口奥迪被分在第一批我没意见,反正这些车主买车的时候不就是为了优越感么?
再说了,这次一共召回39万1874台车,其中进口奥迪只有1868台,纠结这个?真没必要。
关键是把国产奥迪分成两拨人,简直是作死。
把老车主放在第一批,看似挺有道理的,但这次的短路又不是零件老化引起的,是吸收了水汽啊!南方相对潮湿,搞不好新车落地就自燃,北方相对干燥,老车也不一定自燃。
奥迪这么做,明显是另有企图。
你想啊,39万台车,全部要换新的启动电机,这支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奥迪想了别的招儿 —— 官方补丁!
不就是启动电机内部有小孔会聚集水汽嘛,那就在表面涂上防水材料,成本一下就降下来了!
奥迪分批召回的意义就在这里。
先期召回的车辆将换上全新的零件,再把换下的零件拿去加工,打好补丁之后再给后期召回的车辆装上。。。
只能说商业鬼才。
K哥给奥迪策划了一个宣传方案:现在预约官方补丁,你的国产奥迪将有机会换上进口奥迪的零件哦!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搞砸了事情,还光明正大耍小聪明的,我也是头一次见。。。
很好,奥迪没让我失望,不枉我黑你这么多年。
K哥不是一个喜欢挑事的人。
但假如我是受害车主中的一员,我会在换完零件之后把车卖了,以后坚决不碰奥迪。
感觉我的组织要壮大了,开心~
召回本来就是很糟心的事情,还给你来个换的是旧零件!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吐槽!
如果您也喜欢汽车内容,一定别忘了点赞+关注我们的号:公里每小时 每天都有深度实用的汽车内容。
下面是K哥撸过的部分车
无论是吐槽还是推荐
我们都坦率的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烦请车友们关注‘公里每小时’W&X号私信车型名即可查看
英菲尼迪Q50L 马自达阿特兹 马自达3
雷克萨斯LC 雷克萨斯RX 雷克萨斯LS
路特斯Evora 丰田亚洲龙 林肯大陆 宝马4系
MINI Cooper S MINI Clubman MINI JCW
斯巴鲁森林人 广汽传祺GM6 奥迪A6L
阿斯顿·马丁DB11 保时捷Taycan 马自达CX-5
宝马3系 林肯飞行家 奔驰GLC 奔驰CLA
本田思域 奥迪S3 迈锐宝XL 本田CR-V
雷诺梅甘娜 大众高尔夫 捷豹F-type
哈弗H6 沃尔沃V90CC 理想ONE
保时捷Panamera 宝马X1 宝马X3 宝马X2
特斯拉Model3 奥迪A4 allroad 奔驰G350 d
凯迪拉克CT5 牧马人 迈凯伦7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