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2020年除了地摊经济,还有没有什么风口项目,我会合理性推荐——氢燃料电池。
6月5日,丰田汽车的上游供应商科力远再次涨停,这只氢燃料电池概念股一年内已经第四次触及涨停板。
同一天,丰田拉上一汽、东风、广汽、北汽和北京亿华通在北京签了一份协议,宣告6家公司合资成立 “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主要专注于氢燃料电池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发展。
我想科力远再次暴涨的原因,不仅是这家合资公司的成立,还有不久前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向北京市等八个省市发了一份“征求意见”,关于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推广。新的合资公司位于北京,丰田占股65%,其余公司占股5%-15%不等,由丰田(中国)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出任新公司董事长,成立联合公司的目的,是为了氢燃料电池车(FCEV)的普及做出贡献。在欧美及中国小伙伴携手坚定走向纯电动化路线的那天起,丰田猛一回头:终究还是一个人扛下了所有。那么,这一次杀出的回马枪,能帮助丰田成功重夺新能源兵器谱的第一位吗?这个氢燃料电池泛行业联盟,能否帮助丰田氢燃料电池车在中国走向产业化,丰田距离氢燃料电池车的梦想有还有多少距离呢?
纵观全球氢燃料电池市场现状,德国商业化处于探索期,美国研发较早,但此后支持力度下降,转为专注纯电动方向,剩下日韩一直在坚持,尤其是日本已经将氢能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丰田一骑绝尘……而中国高层也在2018年访日后开始重视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而近几年各大车企受风向影响,纷纷转舵,将最大资源倾注于纯电动化,丰田还在两年前“痛失盟友”福特。不愿意放弃投入了巨大心血的氢燃料电池,丰田这一次选择在中国集结一帮盟友,将赌注压在更易推广的商用车领域。实际上,中国市场蕴含着丰富氢能储备,并且政府产业导向也有意扶持,因此,氢能在中国走向产业化是有很大机遇可以实现的。再加上此前推广混合动力概念的经验,丰田明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有联动当地市场的小伙伴一起,才能高效推广一项全新的技术。合作的6家企业中,丰田作为全球氢燃料电池车领导者,而一汽、东风、广汽、北汽则拥有中国商用车市场巨大的份额,同时还有国内氢燃料电池龙头亿华通,打通了氢燃料电池落地中国的一切关节,也让丰田全球氢燃料电池战略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出资比率,不难看出丰田对推动中国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发展的迫切。28年的坚持,让丰田在全球燃料电池专利中以1.07万项占据首位,占总数的22.3%。如果加上爱信与电装,那丰田系拥有全球48.6%的燃料电池专利。截止到目前,丰田累计无偿开放超过2.8万项相关专利使用权,包括丰田Mirai的1970项关键技术。开放专利,既是丰田的自信,也是无奈。2019年全球燃料电池车销量仅7500辆,保有量不超过2万辆,丰田这个霸主太孤独了。阻碍氢燃料电池车普及的问题太多了,最核心的就是基础设施短缺和成本高企。截至2019年底,中国累计建成61座加氢站,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山东、辽宁,数量与分布极为有限,全球也不过450座。与之对比全国加油站超过10万座,公共充电站4.8万座,少见的LNG加气站都已经超过4千座。而且加氢站建设成本超过充电站3倍、高达1500万元,更限制了其数量的扩张。同时,高企的成本更限制了氢燃料电池车的市场前景。氢燃料电池堆生产需要使用铂、钛等贵价的金属,而储氢设备需要用到碳纤维材料。Strategic Analysis公司分析,丰田生产一个燃料电池成本约为1.1万美元。即使未来销量增长10倍,达到3万辆,成本也超过8千美元。丰田紧凑级的Mirai在日本售价约46.1万元人民币,即使加上各种补贴也要约36万元,已经可以买一辆雷克萨斯IS了。不仅买车贵,用车也贵。即使不考虑难觅芳踪的加氢站,比燃油车和纯电车近乎翻倍的使用成本也足以劝退绝大部分消费者。但商用车却是氢燃料电池车最好的市场切入点,更是丰田在中国推广氢燃料电池技术最好的机会。目前,纯电的卡车、货车续航不过200-300km,而氢燃料电池能实现超过400km续航,同时2-3分钟即可完成氢燃料加注,极高的效率足以满足苛刻的商用需求。同时,商用车较为固定的路线,也能让少量加氢站就能满足能源供给需求,减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新能源时代,氢燃料电池是商用车最好的选择。你看放弃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奔驰,也转头就去勾搭沃尔沃开发氢燃料电池的重卡了。此次,丰田与中国商用车四大巨头组下的大局,就是其进入中国商用车领域的第一步。丰田拥有技术,四巨头拥有需求和市场,可谓一拍即合。对于在商用车领域占据庞大份额的一汽、东风和北汽来说,掌握氢能源商用车技术是把握未来行业发展方向的必由之路。而对广汽来说,氢燃料电池是其一直关注的技术,更是补强商用车业务,寻求市场突破的重要机会。此前,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其中对于针对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选择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区域,重点围绕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开展示范,中央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对于价格高昂的商用车来说,或许能为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带来一定的市场优势。而且除了国家补贴,很多地方在推动氢燃料电池车产业发展,类似佛山南海这样对加氢站补贴800万的地区,或许会成为丰田氢燃料电池商用车落地的开端。在中国发力纯电,致力于颠覆发动机的百年积淀之时,氢燃料电池一直是一个剑走偏锋的选择。剑走偏锋的选择未必不是一个好选择。氢燃料电池是否真的是终极能源,仍需时光来证实和推演。但从众多国家与企业的深度布局上看,再加上产业导向,新能源车已经是个不断在扩充的天量市场,能够容纳不同产品。而对于丰田而言,广结善缘,胜过孤军奋战,何况这是对于全人类能源消费方式的升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