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高速发展的汽车工业,让汽车的种类越来越多,并且在每个种类中,还按照用途、性能等等,衍生出了不少的车型。而由于汽车种类的不同,各类车型的性能与特性也大不相同,所以在一款车进行设计时,它的规格也会按照种类和用途,做出最适合的设定。那么我们最常听到的关于规格的词汇,对车的性能和特性有什么影响呢?
轴距
先说轴距的定义,从车身侧面看去,自前轮中心起到后轮中心为止的长度就叫做轴距。轴距的长度主要会对车辆在行驶时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车辆的轴距越长,越不容易受到路面高低起伏以及横风的影响,在行驶时稳定性会较高,也会提升车内乘客的舒适感。所以那些主打豪华舒适的车型并非是为了增大车内的空间,而是为了提升乘客的舒适感,才采用了较长的轴距。
而如果轴距较短,一般来说会降低车辆的稳定性,但在车辆转向时,却能使车身的动态变得更为敏捷,特别是车尾的灵活程度。所以我们看到一些以操控性能为取向的车型,轴距一般都不会太长,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认为某些车型的标轴版比长轴版操控更好的原因。
外悬
外悬分为前悬和后悬,注意,这并不是指悬挂/架,而是前轮和后轮的中心点,分别到前保险杠前端和后保险杠末端的距离。而前悬和后悬的位置上,如果被分配了较多的重量,会使车辆的转向性能受到影响(转向时的偏向惯性会使妨碍转向的力量变大)。所以往往前轮越靠前,后轮越靠后的车辆,会拥有更好的操控性,比如一贯追求的“四轮四角”设定的BMW。并且这样的设置,还有助于提升车辆的接近角和离去角,所以我们看到很多重度改装的越野车,都拥有这样的设定。
轮距
轮距的含义其实非常容易理解,左右两侧车轮之间的距离便是轮距。一般而言,轮距越宽,车辆过弯时轮胎的抓地力越大(这和你推一个胖子或一个瘦子的感受时一样的……),所以,越宽的轮距越有利于汽车过弯时轮胎对地面的贴合度,以及更容易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地面。在赛车方面,前窄后宽的轮距是比较常见的设定,这样有利于提升车辆过弯时的稳定性,而轮距越窄,虽然车辆动态得到提升,但却更容易让车辆失控。
车身高度
车身高度对车辆的影响可谓是最大的,试想,你在摇晃一根凳子时,用同样的力,凳脚较短的凳子,晃动幅度一定会比凳脚较长的凳子大。没错,当一件物体的重心越高,那么它在侧倾时的幅度就越明显。所以一般来说,控制SUV的侧倾抑制,相比控制轿车的侧倾抑制要更加有难度,并且,为了确保悬挂行程的状态,现在原厂车辆的设定一般都会为车身高度(或者说重心)保留一定的余地,以免出现悬挂行程用尽的情况发生。
车身重量
车身重量时左右汽车运动性能的重要因素,车身越轻,发动机所负担的重量就越低,,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汇叫做——马力重量比,其含义便是,发动机所输出的每匹马力需要应对的重量,这个数值自然是越低越好。所以两辆车在同等马力的情况下,自身重量较低的车,一定能在动力方面占到不小的优势。
并且,由于重量的降低,在制动时刹车的负担也能减小很多,毕竟自重越大,整车的惯性业绩越大,在激励操控时,较重的车身会加大刹车系统的负荷,从而引起刹车性能的衰减。当然,对于民用车来说,重量的减轻所带来的燃料消耗的减少,应该才是最重要的。
好了,这一期的科普就讲到这里,若是还有什么需要讲解的地方,请在下方留言,动力君会在往后的科普栏目中,为大家一一解答。
文章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