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车新势力造车都没造明白的时候,自动驾驶又要带一波节奏了。前有谷歌、uber和特斯拉各行业大佬开路,后有小弟们排着队来撑场子。近日,广汽新能源对外表示,将在2019年向市场量产L3级别的自动驾驶车,成为业内第一家真正推出自动驾驶车辆的车企。
目前,涉足自动驾驶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车企和互联网企业众多。百度Apollo和小鹏汽车计划在2020年推出L3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奇瑞争取在2019年底和2020年完成功能开发,实现L3级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全球首款L3级别的自动驾驶量产车,奥迪A8也于去年7月正式发布。
看到这里,你可能对车企们随口道来的L3和L4产生了疑问。其实,这个就是将自动驾驶从无自动驾驶到完全自动驾驶分成六个等级,从Level0到Level5,自动驾驶程度逐级升高。目前,业界基本采用的是SAE分级的方式,从下表就可以看出具体差异。
当前,自动驾驶范畴主要还是以L0和L1为主。广汽对外所公布的L3和L4并未广泛应用,那广汽究竟凭什么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广汽表示,在无人驾驶领域早有布局。并列出如下证据:
2013年,广汽集团开发了首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驾驶汽车;
2015年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WitStar概念车参加了北美底特律车展;
2017广州车展上,广汽亮相了第三代全自动驾驶原型车,据悉该车可以实现L5自动驾驶;
广汽正在广州化龙基地打造自动驾驶示范园区,探索智能汽车应用场景;
今年2月初与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将在自动驾驶技术、无人驾驶示范运营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无人驾驶领域的发展。
光有底气还不够,更要有目标:广汽集团将分四个阶段实现无人驾驶。
第一阶段是辅助驾驶,实现自动泊车、驾驶提醒等功能,现已实现;
第二阶段是半自动驾驶,预计2020年前实现;
第三阶段高度自动驾驶,预计2025年前实现;
第四阶段完全自动驾驶,预计2030年前实现。
看到这里,车知事真的不想泼这盆冷水。目标人人都会喊,就凭这几辆参展并未正式投入运行的无人驾驶就能征服消费者,还是有点膨胀了。
先不说各大车企硬件技术能否通过检测过关,消费者是否能突破伦理敢于尝试消费以及没有自动驾驶完整的理论方法等主观问题。就单从法律法规不完善和测试道路场景有限这两点,就能将北汽量产的美好愿望毁于一旦。
自动驾驶车辆上路测试后,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现有的行驶工况,如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等,打破了现行交通秩序及交通法律法规。那么在发生事故后,如何来界定事故双方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摆在眼前的例子,就是去年轰动多方的“特斯拉自动驾驶致死案”。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要获得足够的信息与人类驾驶的安全性对比,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里程需要达到几亿英里,甚至是几千亿英里,即使用数百辆车全年无休进行路测,也会耗费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时间,导致数据的平均价值密度越来越稀疏、采集成本越来越高,导致算法有提升瓶颈。就目前国内自动驾驶测试的数据量和测试场景来看,光依托封闭场地开展自动驾驶测试以及各地为政的测试数据,完全无法满足自动驾驶测试的标准。
当消费者都还在尝试接受新能源汽车的时候,自动驾驶又悄然而至。这难免让人觉得有点“打肿脸充胖子”,但这也不是个人所能控制的,是整个行业生态决定的走势。当我们在享受互联网的时候,物联网还不是被充分利用并得以实施。自动驾驶的风,说不一定就让你“浪”起来了。但还是先开好新能源这班车吧,别想着越道超车,真怕哪天集体翻了车。
文章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