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是长城汽车欧拉品牌成立的日子,在这重要时刻,加盟长城汽车50天的宁述勇走上了舞台向大家介绍欧拉,在短暂的时间内频频爆出金句,引得现场人员纷纷鼓掌,其中最让麻辣车事记忆犹新的莫过于长城坚持正向研发做新能源汽车,不做“油改电”,不做“政策车”,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道破了中国新能源的现状。
在此之前,很多人对欧拉存在误解,觉得这是长城为了应付双积分政策以及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而催生出来的早产儿,其实早在10年前,长城汽车就成立了新能源汽车研究小组,十年布局,潜心研发。只是因为过于低调的长城汽车没有把这一布局过早的公布而已。从命名到产品设计再到未来构想,欧拉的每一细节都与过往的新能源品牌存在区别,我们能深刻感知到一种最纯粹的造车初心,致力于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出行新体验。
提到欧拉这个名字,可能小学生都知道这是一个数学家的名字,“欧拉定理”和“欧拉公式”伴随着我们成长,如果没有欧拉的众多科学发现,今天的我们将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长城决定用“欧拉”命名新能源汽车品牌,是因为数学是人类科技创新的基础,也是汽车设计与研发的核心与前提,数学不好的人造不出好汽车。“欧拉”寓意长城汽车将继续一丝不苟,坚持造好车。
欧拉品牌的标识由感叹号衍生而来,寓意为致敬和问候,向欧拉先生致敬,向用户问候,向世界问候。同时也代表了长城汽车为用户打造令人惊叹产品的决心。
“弯道超车”喊了多少年,但实际进展又如何,可能很多人都心知肚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几乎所有中国新能源品牌都面临这些问题,传统造车企业热衷于油改电、政策车,而造车新势力则无法避免交付难、定价贵的天坑,最终等来的只有外国品牌割韭菜。
欧拉的优势在于同时具有造车新势力所不具备的深厚的造车积淀和对品质与安全的把控。同时是传统造车企业中的新能源独立品牌,依托于长城汽车的强大背书,能够更加轻松的导入当下领先的智能网联技术。欧拉走的是高质量、高销量、高效率路线,把城市新青年作为主要目标人群,为了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同时还宣布推出旗下共享出行品牌:欧拉出行。
在早些时候,长城牵手宝马可谓是震惊整个汽车圈,除了长城汽车在SUV领域的影响力,新能源方面的建设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过去十年,长城投资100多亿元人民币,研究新能源、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的发展,打造新能源专属平台和系列产品。ME平台作为长城为欧拉打造的专属纯电动平台,从底盘到内外饰都结合了当下智能网联的先进技术,在空间、安全性、效率方面均领先于同级别车型。此前长城与华为、百度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吸纳博世、宁德时代成为了核心供应商,欧拉就像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从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
虽然是独立的新能源品牌,但欧拉依然承袭了长城汽车把安全放在首位的核心思想,被动安全方面,车身高强钢比例达60%以上,热成型钢达到8块;主动安全方面,全系标配6气囊、加入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并逐渐引入L4级别的驾驶辅助。在用电安全方面,对于常规的穿刺、挤压、跌落均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在车辆发生碰撞后,能够做到60毫秒之内断电,可以说把安全武装到了牙齿,解决了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担忧。
在确保安全的同时,ME平台采用轻量化的设计。在动力方面,ME平台采用的高度集成电驱动系统密度将达到160Wh/kg,高达97%的系统效率能让每kWh可行驶里程接近10km,这个数据完全能够比肩国外品牌。
当然,未来规划的再完美也要用产品说,否则与那些“PPT造车”有什么差别呢?基于ME纯电动平台,欧拉已打造出了iQ、R1、R2三款产品。在发布会的现场,麻辣车事也实际感受了欧拉品牌的产品魅力,其中,iQ是欧拉的第一款车型,定位为新一代纯电紧凑型跨界SUV,搭载了孚能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博格华纳永磁同步电机,综合续航360公里,让用户告别了里程焦虑症。
iQ的外观造型简洁,极具辨识度的前后大灯让整车充满未来感,而在内饰方面,空调出风口左右的贯穿,与中控台和皮面之间所营造的悬浮感,非常受年轻人青睐,宽敞的后排乘坐空间是超出了我的预料。
R系列车型则定位于上下班代步,做到了同级别最轻、续航里程最长、空间最大、做工最精良、智能互联最到位。可爱复古的欧拉R1,其设计风格时尚个性、俏皮可爱。太空萌物欧拉R2,定位于更智能电动小车,外观同样可爱,非常吸引眼球。
虽然欧拉品牌第一款产品都还没正式上市,但已经吸引了无数投资人的目光,渠道建设开展非常顺利。据了解,到今年年底,欧拉品牌计划专营店将达到100+,店中店80+,分销店将突破200+,并配合其他新零售渠道。到2019年,欧拉品牌专营店将不低于300家,实现全国主要市场全面覆盖,同时建立新零售渠道生态,给与消费者多元化购车体验,欧拉是真正意义上立足当下,着眼未来。
汽车行业正经历从燃油时代向电气化时代过渡的阶段,欧拉品牌是长城汽车的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中国新能源变革的开始,相信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欧拉能够在新能源市场复刻哈弗的销量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