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社会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想当初北京这座城市被称为“自行车”王国。而如今呢?北京地区汽车保有量就有660万辆。
![]()
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好,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原来一年到头吃不上几次的饺子,在年轻人看来,已经有些“不知所味”了。
见多当然识广。我们对于汽车的看法也有了许多变化。我们开始认识汽车,认识汽车历史,认识品牌等等……
![]()
当今社会,任何事情都在变化,人民币在不断贬值,物价在一直上升。一套自住房对年轻人来说更是遥不可及。汽车在当今社会恐怕是最能彰显我们个性的名片之一。这就造成了现在有一种趋势正在流行。年轻人喜欢买一般人买不起的车或者买小众车,总而言之就是大多数人不会买的车。
![]()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以儒家思想为主,这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传承下来的纽带。在儒家思想中,搞对象有讲究,可讲究啥呢?门当户对。字面意义解释就是搞对象不要搞和自己身份差太多的。
刚才说过,汽车是现在年轻人能够彰显自己品味、身份的名片,那就必须上点档次。前几日,我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则推文,月薪6000元,贷款买车,想买丐版奥迪A4L,能否入手?其实,近些年无论是易车还是之家,类似这种帮选车的微博内容有很多,大家共同之处在于“我要买车,但我挣得少,而我还必须要上档次!”,这就是门不当,户不对,那就必有困难。
![]()
相信大多数人会和这位求助的网友遇到一样的困境。挣得不多,资金有限,却看上了自己经济能力达不到的车型。这种时候,看来我们只有一个办法,求助于父母。不过话说回来,中国人买车也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家庭的事情。所以,求助于父母并不丢人,也是很普遍的一个买车方式。
![]()
有了钱,就能为所欲为?现在看来,很多人是这样的。大家纷纷购买一些“个性化”极强的车。比如我自己吧,月薪没过万,却拥有一辆价值20多万的车。平时可能还不显,但在保养和上保险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这两样会一次性消耗我很多可支配金钱。这就要求我除去日常的花销,一个月工资剩不下什么的前提下,我必须有忧患意识,时刻想着“该上保险了,省着点花钱”。这就造成我在其它方面的消费降低,生活的质量提高不了。当然,或许和我不太会享受生活有一定的关系。
![]()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买了自己能负担的起的车,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会提高吗?好像也不一定。虽然经济层面上,我们或许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质量可以更高,但是我们精神层面上得不到相应的满足。我们每天都在开着一辆我们自己并不太喜欢的车,那感觉恐怕也会一言难尽!这不是矫情,而是我们必须要面临的两难之境。
![]()
社会在发展,人也在变化。并不是每个人都如孙猴儿那般潇洒自在,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我们只是普通人,需要为了生计起早贪黑的奔波。汽车或许是唯少的几个可以由着自己性子来的消费品。那么,您是否也会买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车型充门面?还是随大众,购得一辆普普通通的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