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三者合并未必有利,但大型国有汽车集团的重组提效却是势在必行。
![]()
当前,随着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揭开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行业繁荣的外衣,暴露出的是,中国民族工业面临的一个最原始的拷问:核心技术。
如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一场消费升级的变革正在发生,“躺着挣钱的时代”宣告终结,核心技术的竞争成为关键。中国汽车集团大而不强,无法比肩大众、丰田,一个重要原因是,集团体系已成规模,但产研能力相对不足。
今年7月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规定》”)中明确,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开展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联合研发产品,共同组织生产,提升产业集中度。支持国有汽车企业与其他各类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强联合,组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汽车企业集团。
![]()
因此,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更注重的是通过平台共享、技术交流甚至是各项资源的共享,达到重组提效后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非合并之后的集团规模的增长。
《管理规定》还提出,鼓励汽车产业骨干企业整合产、学、研、用等领域优势资源,组建产业联盟和产业联合体。
从这方面来看,这倒与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合作模式颇为类似,在品牌独立发展的情况下展开技术合作。正如其掌门人戈恩所言,“婚姻并不意味着夫妻双方合为一体。反之,两个人应在彼此独立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特长,以此实现共同理想”。
![]()
1999年5月28日,雷诺收购了日产汽车36.8%股权,并收购了日产在欧洲的五个财务子公司,当年10月30日,雷诺增持日产的股份至44.4%;双方于2001年10月成立雷诺-日产联盟。2010年4月7日,戴姆勒公司与雷诺-日产联盟宣布建立战略联盟。双方将交叉持有各自所在车团股权的3.1%,按协议交叉持股的锁定期将长达5年。
根据雷诺日产与戴姆勒的合作协议,双方还将合作开发电动汽车和下一代小型车。此外,戴姆勒旗下品牌奔驰还将为日产的高端品牌ying菲尼迪提供发动机,雷诺日产联盟也将把3缸、4缸汽油和柴油发动机提供给戴姆勒集团。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强强联合要形成合力,并不一定在于合并,而在于通过技术、资源、平台共享,实现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最大化,这也是一汽、东风、长安合作的最终目的。因此,所谓的“人事大换防”,目的不在于合并,而在于打通。通过人事变动,实现资源、技术、平台的共享做准备。
![]()
去年年底,一汽、东风、长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走出去”、新商业模式等四大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和中国汽车品牌综合实力提升。
从合作模式来说,三方聚集各自优势资源,与其去解决各自企业的内忧外患,倒不如打碎过去的条条框框,把握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建立一个新的合资公司,破旧立新,以产业联盟的方式展开深度合作,既无损各自品牌和利益,也能够为三方提供非常好的技术交流和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