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电池界的热词是“针刺实验”。
为了证明自家电池产品的安全性,比亚迪跟宁德时代不断互怼,网友也加入了这一场论战当中去。
这一场针刺电池大战由比亚迪挑起的。3月29日在刀片电池的发布会上,比亚迪公开进行了一次针刺电池试验,三元锂电池、块状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等三种电池参与了测试。试验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三元锂电池剧烈燃烧、表面温度超过500度;块状磷酸铁锂电池无明火、有烟,表面温度为200度-400度;刀片电池无明火、无烟,表面温度为30度-60度。
这个实验结论就是为了证明刀片电池是最安全的电池。比亚迪方面表示,“刀片电池”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
宁德电池自然坐不住了。在5月11日的宁德时代2019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曾毓群曾公开表示:“公司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都有通过针刺测试,在电芯级别、模组级别、系统级别都有领先的安全特性。”
而这将这场大战推向了高潮。微博认证为汽车博主的“小鱼锂电”不认可这种说法,通过粉丝众筹的方式筹集了3000元,购买了宁德时代电池并进行了针刺试验。“小鱼锂电”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用这笔钱,我购买了宁德时代旗下5系和8系两款电池,同时还根据GB/T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及试验方法》动力电池针刺标准所需配件,进行了采购。”
5月21日,“小鱼锂电”用购买来的宁德时代8系三元锂电池进行了首次针刺测试。从“小鱼锂电”发布的测试视频来看,在钢针刺入电池内后,电池立刻出现鼓胀并伴随剧烈燃烧。
“小鱼锂电”表示,针刺的两次结果一样,均出现自燃。
紧接着,宁德时代于5月22日~23日,连续发布了两则针刺测试视频。一个视频是演示钢针刺不穿宁德时代三元电池,钢针断裂了;另一个视频则展示了宁德时代早已经掌握了三元电池针刺技术。
此后5月24日,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发博评论了此事,“针断了也好,真刺了也罢,但电池没短路,其实针刺实验就已然失败了。”
大家知道,动力电池自然的主要原因是电池热失控,目前针刺测试是模拟电池热失控的最严格方法之一。
工信部2018年1月发布的《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的征求意见稿中,也推荐用针刺作为候选方法作为测试。
与此同时,2020年5月12日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对热扩散试验给出了两种触发热失控的推荐方法,就电池包或系统中的电池单体,一个是加热触发热失控,另一个就是针刺触发热失控。这表明电池单体针刺试验有存在的意义。
因此比亚迪、宁德时代以及网友都通过针刺测试来检测电池安全性。可遗憾的是,究竟那个刺穿实验更加真实,哪一种技术路线更靠谱?这三个没有第三方参与的实验难以说明一切。
大咖点评:
比亚迪跟宁德时代隔空开战,背后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之争。但是目前比亚迪、宁德时代、以及网友发布的针刺视频,让大家对“针刺测验”这一方式印象深刻,但大家心理还是有很多疑虑。相信此事还会有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