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钢针,竟让中国动力电池的两大巨头再度隔空互怼。
时间得拉回到两个月前。
3月29日,比亚迪举办了一场“刀片电池”的发布会,发布会中重点强调了刀片电池的安全性能,称将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更要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字典中彻底抹掉。
![]()
此外,比亚迪还在现场播放了一条刀片电池通过针刺穿透测试的视频。这条视频的原理是用一根3-8毫米的钢针将动力电池电芯刺穿,造成电芯内部的大面积短路。在同样针刺测试条件下,“刀片电池”,无明火,无烟,表面温度在30~60度;
而三元锂电池则剧烈燃烧,表面温度超过500℃,电池表面的鸡蛋被炸飞。
![]()
对此,宁德时代坐不住了。5月11日,在宁德时代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当被问及有关“宁德时代在电池安全监测上的工作和关键措施”时,宁德时代表示:“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但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此处可以明显看出是在内涵比亚迪此前公布的刀片电池针刺实验。
![]()
很快,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发出微博:“不服?那你也来扎一下吧!”正式拉开了两家动力电池“针刺实验”之争的序幕。
![]()
5月21日中午,一位名为@小鱼锂电 的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视频,内容正是宁德时代811三元电池穿刺测试。从视频中可以看出,钢针刺入电池单体后很快出现了起火和爆炸现象。
5月22-23日,宁德时代连续发布两则对旗下三元电池进行针刺实验的视频。一个视频是演示钢针刺不穿宁德时代三元电池,并断裂;另一个视频则证明宁德时代早已掌握三元电池针刺技术。
5月24日,李云飞再次发微博回怼:“针断了也好,真刺了也罢,但电池没短路,其实针刺实验就已然失败了”,并且表示“针刺让电池不短路,与通过针刺让电池短路看电池的热安全性,这是两回事;针刺让电池不短路,实现的方式有很多种,很多家电池公司都已掌握该技术。”
![]()
5月25日,宁德时代发布《关于动力电池标准的一些认识》,列出三元和铁锂电池各有特点,分别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国际认知从单体安全转向系统安全;中国标准与国际法规全面接轨,重心转向系统安全等三点内容,就备受外界关注的电池针刺测试再度回应。
巨头隔空互怼背后,是动力电池路线之争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两大巨头隔空互怼的背后,实际上是动力电池的路线之争。而两家公司所代表的的技术路线,分别是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
此前,三元锂电池在市场上确实占据绝对优势,装机量曾超过70%。但随着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升级和产品优势,如今的市场风向已经发生转变,这从工信部的新车目录就可看出。
在工信部发布的第5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目录(2020年第5批)》中,共有243款新能源汽车车型上榜,其中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达到了19款,乘用车15款,占比28%。就连特斯拉在开始在Model 3身上试水磷酸铁锂电池,可以断定磷酸铁锂电池具备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
当然,三元锂电池在目前仍占主流,尤其是长续航车型依旧以三元锂电池作为根本。只不过,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以及三元锂电池原料价格高居不下的背后,凸显的更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优势。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安全仍旧是首要考虑的要素。
不论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必然是占据首位的。虽然说时代鼓励技术多元化的存在,但技术同样有高低之分,只有符合时代和消费者需求的,才是真正适合消费者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