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这个5月,是宁德时代真正的焦虑期。
不过,这次焦虑的因是自己种下的。
两周前,董事长曾毓群在宁德时代2019年度业绩说明会回应投资者电池安全的问题时语惊四座:“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
![]()
话音未落,明眼人都能听出,其矛头直指比亚迪及其“刀片电池”前不久通过的动力电池最严苛测试——针刺试验。
曾毓群还表示,“刀片电池是我们2016年量产的CTP结构创新概念中的一种”,其已经选择并量产CTP结构创新里最优的几种。
言下之意,现在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不是新玩意,这是宁德时代挑剩下的。
对于竞争对手,用上了“滥用”的字眼,回应中充满了火药味,足见宁德时代的心态有些崩了。
![]()
两次雷人的试验,侮辱谁的智商
一场围绕钢针的隔空战,于是上演了连续剧般的好戏。
5月21日,一位名为@小鱼锂电的微博博主发布微博视频,博主就宁德时代811三元电池进行了穿刺测试。在钢针穿入电池后,动力电池迅速发生爆炸,并伴随剧烈燃烧。
![]()
对此,宁德时代显然急于扭转舆情,因此自己动手,先后做了两次针刺试验。
可是,官方的试验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5月22日,宁德时代在微博发布第一条关于针刺试验的视频,从试验视频可见,宁德时代将原应作为试验样品的“电芯”换为了“电池包”,导致实验结果是钢针直接折断。
![]()
结果很快遭到网友吐槽——“史上最雷人针刺试验”,“宁德时代,掌握电池外壳核心技术!”
为了给自己补锅,5月23日,宁德时代在微博发布了第二条针刺试验视频。在这次试验中,视频模糊不清,钢针有没有刺穿电池单体根本看不清楚,视频里只是遮遮掩掩地刺了一下,然后就发表结果:整个过程电池没有质量损失,电解液无泄漏,安全阀未打开,电池未起火。
![]()
呵呵,连试验是否真正刺穿都没法大大方方,还说自家已经掌握了针刺试验的技术,这确实难以服众。
针刺试验的就是要引起明显短路,就是要观察电池的热安全性。
可宁德时代的所谓两次针刺测试,都只是自导自演,自定标准。结果显然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大方给群众送瓜了。
有的瓜客表示,宁德时代是在侮辱大家的智商。
![]()
![]()
赌性更坚强,自燃频发下的潜在威胁
宁德时代为何有些着急上火呢?
这与近期电动车自燃事件频发不无关系。
公开数据显示,进入5月后,国内已发生6起电动汽车自燃事故。5月8日,一辆搭载三元锂电池组的郑州日产帅客发生自燃,并引燃了周边多辆汽车。5月8日,在湖南长沙发生的一起理想ONE前机舱起火事件(据厂家解释,没烧到电池)。5月18日,一辆停放在停车场的广汽新能源Aion S纯电动汽车突然自燃起火,并波及停放其旁边的一辆奥迪车。
![]()
这接二连三的新能源车自燃,让国人对搭载三元锂电池的汽车,甚至对所有的新能源车产生了畏惧的心理。
相信现在已经有很多车友在停车时会仔细打量两旁,千万别停在新能源车旁边。
可如果民众购买新能源车的意愿减弱,造新能源车的企业岌岌可危,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销量必然下滑,那么业绩、利润和市值也会同步受到影响。
显然,宁德时代感受到了这种潜在威胁,所以无论是否真刺,也必须出面维护一下自己的声誉。
说句横向的比喻,“暴发户”宁德时代似乎成为了汽车圈的“茅台”。
宁德时代2011年成立,6年后坐上全球新能源电池第一供应商交椅,7年后,以独角兽身份在A股创业板快速上市,不久就成为创业板市值一哥,最高市值超过3700亿元。
以三元锂电池起家的宁德时代,似乎是一夜之间就彻底让中国电池市场变了天,门口门庭若市,车企蜂拥而至。
2020年开年,宁德时代宣布与特斯拉结为伙伴,并高调宣布200亿定增,拟再造两个宁德时代。
![]()
有去过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办公室的媒体透露,办公室中挂着“赌性更坚强”五个大字,到往的客人无一不被其气魄给震慑住了。宾客好奇问道,福建人不应该挂“爱拼才会赢”么?曾老板正色道:光拼是不够的,那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
写在最后:
从根源上分析,中国新能源电池领头羊间的这次碰撞在所难免,因为这实际上就是两种电池技术路线之争。
一方面,作为中国新能源市场多年来的龙头老大,比亚迪一直是以其自有的磷酸铁锂电池而独步天下。另一方面,以三元锂电池起家的宁德时代后来居上,成为了新的独角兽。
谁都不会坐视对手一家独大。
曾毓群和王传福都是技术出身,对于自家的技术路线自是视如掌上明珠,呵护有加。
车透君在此想提醒宁德时代的是,摆明技术优势和亮点没错,但要注意方式和分寸,因为说到底,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阵地对抗外资的两面大旗,LG和松下还在一旁虎视眈眈呢。
共同把“蛋糕”做大,方为上策。
(车透社出品,主编罗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