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稍微关注一点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走向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合资车减配和简配其实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凡是销量稍微好点的合资车基本上都存在这两种情况。可能有朋友会问了,减配和简配不是一回事儿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减配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就是偷工减料,在生产车辆的工程中,降低对制造工艺的要求,或者说对于一些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材质进行削减降级。而简配相对就好理解很多了,其实就是在整体配置上做了减法,一些海外车型上有的配置,到了国内车型上被缩减掉了!
![]()
从本质上来讲,其实简配不算是什么大事,精简配置有精简配置的价格,但是减配这种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如果厂商将减配的重心放在我们看到的地方,尤其是安全性层面,那么对于车主来说,就会暗藏很多潜在危险。中保研的碰撞测试开展以来,就有很多在海外碰撞测试中安全性很好的车型,到了国内却获得了非常糟糕的安全性评价,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在事关安全性的材料和配置层面做了减法,或者说偷工减料了,这种情况其实在合资车中比较多见。
![]()
当然类似特斯拉Model 3这种随车清单显示整车控制器为HW3.0版本,而实际装备的型号却是低一级别的HW2.5版本,但是卖的价却是3.0版本的价格,就有点蒙蔽国内消费者的意思了!那么问题其实在于,为什么合资品牌在国内大玩减配策略,但是销量依然非常好!
![]()
![]()
首先必须要明了的一点,就是国内对于汽车一致性的监管比较薄弱,甚至是没有监管。就拿安全性这一项来说,在国内有没有一款车因为安全性不足而被禁止销售的吗?很明显,一款车也没有,这其实就给予了合资厂商一种“胆量”,反正没有监管机构会监管车辆在核心配置、安全性方面的糟糕表现,那么厂商只需要关注一个问题就行了,那就是只要消费者愿意买,那么这种减配行为就不会受到任何的惩处,也就是说,对于合资品牌很多车型的减配,只有市场和消费者有“裁判权”,但是消费者的眼睛真的是雪亮的吗?
![]()
显然并不是,国内消费者对于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完全是两个态度,对于自主品牌,很多消费者特别理性,只怨价格不够低、配置不够高。但是对于合资品牌,很多消费者就会特别感性,只认车标,安全性、核心配置是不是出现了减配或者偷工减料,并不关心,如果优惠还能再大点,那就更是喜大普奔了。所以其实国内消费者对于合资品牌的各种行为都是相当有容忍度的,这可能是很多合资车敢明目张胆进行减配的主要原因。
![]()
在我们看来,合资车在国内市场可以大玩减配,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监管方面的缺失,也有国内消费者对于合资品牌的迷信。但是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自主品牌整体太弱,如果自主品牌在品质、销量、品牌方面都能做到合资品牌之上,合资品牌一定是不敢贸然减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