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调入场47天后,7月25日,创业板第一股、动力电池行业独角兽宁德时代出乎意料地收获了上市以来的第一个跌停板。
![]()
当日上午,宁德时代在开盘后半小时便涨至95.08元/股的盘中最高价,然而,在收盘前的短短半小时之内,放量跌停至82.59元/股的“过山车”曲线却着实让持仓股民体会了一把透心凉的感觉。
令人“放心”的宁德时代
不同于小米上市后的首日跌破发行价,宁德时代在上市一月有余的时间里表现一直堪称令所有人放心的“模范生”。无论是大盘飘绿还是创业板震荡,似乎都无法阻止这只超级独角兽的市值上涨。
![]()
上市以来,股价的一路飙升也让宁德时代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股市黑马,先是挤下创业板龙头股温氏股份成为创业板第一股,后又抢来比亚迪在锂电池板块的“王座”,凭借突破2000亿的市值成为锂电池第一股,一时可以说是风头无两。
在近期几乎令人绝望的股市大盘映衬下,宁德时代的表现已不仅仅可以用优秀来概括。得益于近期与本田、宝马、广汽等国内外企业接连不断的合作签单,宁德时代的股价不断攀升,投资者信心满满,几乎无人担心这艘2000亿的大船是否有些浮得过高。
![]()
不仅企业频频放出利好讯息,各大投资机构的看好也让宁德时代的市值随着股价一路水涨船高。中报预告之后,光大证券、中信证券等近十家券商纷纷立即跟进发表评论,给予增持或买入的评级,进一步佐证了宁德时代的潜力。
“现在谁要是把这股卖了,那绝对是家里有矿”,就在几日前的股票论坛中,宁德时代板块的评论区还充斥着股民与分析师们的乐观预判,与多数其他汽车相关股票板块的评论区形成了鲜明对比。
![]()
然而,在25日的震荡之下,“家里有矿”的人数急剧上升,在放量的推波助澜下,宁德时代收盘成交额逾40亿元,换手率达到21%。沉浸在“黑马”美梦中的大量散户终于开始回过神来:迈入2000亿市值关口之后,这只独角兽的上升空间真的还如想象中那样大吗?
上下游夹击下的利润危机
事实上,宁德时代的业绩下滑公告在7月上旬就已出炉。据宁德时代官方公告显示,预计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实现8.84亿元—9.38亿元,同比下降51.20%—48.19%。第二季度,宁德时代净利润为4.02亿元—4.44亿元,同比下滑35.32%—41.38%。
![]()
向整车企业销售动力电池系统是宁德时代收入的主要来源,而随着汽车市场进入微增状态,整车企业的资金吃紧,本就相对较长的回款周期进一步拉长。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宁德时代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23.98亿元、73.23亿元和69.3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2.05%、49.22%和34.70%。
尽管整车企业的坏账风险相对较低,但偏高的应收帐款也让宁德时代在经营活动现金流方面出现了更多困难,从去年同期的净流入19.37亿大幅下滑至净流出32.69亿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坏账、资金流断裂正是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中排名第三位的沃特玛陷入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
另一方面,下游产业链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也让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利润进一步下滑。业内分析人士指出,2018年,三元锂电池的两大原材料钴与锂的价格具有较大上涨空间,且供需还会出现进一步压力。
在这种情况之下,频签大单的宁德时代能否成功消化这些大额订单也成为了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政策抽离,鲶鱼入场
除原材料上涨导致利润滑坡之外,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国家政策补贴的退坡显然更是成为了令宁德时代感到日子难过的关键因素。
![]()
据统计,受到一批能量密度与续航里程不达标产品陆续淘汰的影响,6月份新能源汽车上牌量减少了40%以上。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情况下,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销售利润已经下滑了30%,并还将继续下滑。
![]()
在产能过剩的大环境影响下,宁德时代已经悄然放缓了扩产计划。据了解,其原定于2017年底前投产的江苏溧阳基地一期项目并未按计划落地,二期建成后也尚无生产计划,三期更是处于空白状态。
另一方面,作为国家政策对本土动力电池倾斜与保护下快速成长的产物,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场一直没有机会与松下、LG化学、三星SDI等国际一流动力电池企业正面PK,而这三家电池企业在国际市场中仍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
随着政策保护的进一步放开,以国内独资建厂的特斯拉为代表的一众“鲶鱼”登堂入室,在海外开疆辟土的宁德时代能否保住国内市场的领先位置也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
截至发稿前,宁德时代在26日股价继续以下跌收盘,最终跌幅达到5.32%,最终定格在78.20元/股。显然,市场的不信任情绪还在继续蔓延。
在与诸多国内外车企频频签约、市场占有率与产量双双扩大的繁荣景象下,宁德时代的上升之路远非如它过去一个月中的股票走势一般顺利。对这只年轻的独角兽来说,它所面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