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汽车江湖早已没有了老贾的身影,但它的造车秘籍依旧还在以PPT的形式流传。
为“造车”这个梦想而窒息的,除了贾跃亭之外,还有董明珠、李斌、何小鹏等人,这个名单上的名字数不胜数。
而他们倾注心力的行业——新能源汽车,似乎也可以用“朝气蓬勃”四个字来形容。
![点击查看源网页]()
伴随着这股新能源热潮,之后更迎来了各大资本进驻,华夏幸福入主合众、姚振华落笔新能源汽车;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被许家印接盘......举着“电动汽车”的名号,风头无二。
然而,资本无利不起早,尤其是当下的热门行业。
2016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受资本热捧,与之相关联的充电桩运营商就率先迎来资本及创业者进入,到现在正处于行业洗牌阶段,未来可能也只会剩下几家巨头。
而在现阶段,又有大量资本追捧新造车势力,一时间,新进入者络绎不绝,新造车势力是否也会和充电桩企业一样,在这股热潮之后,留下一地鸡毛呢?
![点击查看源网页]()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
充电桩的“现在”=造车新势力的“未来”?
根据精选君了解的数据,整个2017年中国的充电桩运营商的数量就达到了200多家。
这些企业也都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颇受国家政策青睐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自然引来投资人的注目,引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投资人和创业者进入到这个行业。
![点击查看源网页]()
尽管运营商数量庞大,充电桩的需求量也很大,但是这其中一大部分可能都是“心术不正”的。
一位业内人士爆料称:“地方政府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建设,大多都出台政策给充电运营商财政补贴,而目前大多数充电桩运营商都是为了拿补贴的,充电桩企业80%以上都将面临淘汰,未来不是倒闭就是被其他大企业兼并”。
这似乎也与新能源汽车企业“混补贴”的行为相似。
充电桩行业在资本的助推下疯狂涌入一大堆新进入者,但大部分资本进场只为“眼前利益”而来,热度一过,迅速退场。
而随着市场逐渐冷静之后,就开始出现倒闭潮、兼并潮,最终留在市场上一两家巨头。
![点击查看源网页]()
资本过后
造车新势力会像“充电桩”般大批倒下吗?
既然说为“梦想”造车,那肯定是要把车卖出去,总不能靠着喊喊“梦想”就能吃饱肚子吧?
但大家都想造车,市场却只有那么大,把车造出来后,他们又能够卖给谁呢?
根据中国工信部编制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了新能源汽车要在2020年达到200万辆销售的规模。
而2017年,新能源汽车全年的销量仅有77.7万辆,虽然与之前相比增长许多,但这与2020年200万辆的销售目标仍相差甚远。
![点击查看源网页]()
同时,精选君找到的另一组数据表示,2015年-2017年,国内已经落地的新能源整车项目超过200个,累计相关投资金额达到1万亿元,已经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目标达到2000万辆,这已经是《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销量目标的10倍之多。
这些虚无的造车项目让精选君感到奇怪,但这些进场的资本到底图些什么? 就为了赌一个飘渺的未来?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几年新造车势力将会迎来洗牌阶段,99%的新造车企业将会倒闭。
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具备可信度,但可以确定的是,2018年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将大幅度下调,2020年后将要取代财政补贴的双积分政策也已正式实施。
在补贴潮退去,新能源汽车将以最直接的价格直面消费者,国内车企与国际大厂同台竞技,到那时,按精选君的想法,新造车势力应该会大批大批的倒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