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雷潮席卷汽车制造业,死神的镰刀已经挥向造车新势力。
在头部企业忙着量产交付以及解决自燃、车主维权等横祸时,更多的新兴企业正陷入欠款欠薪泥潭无法自拔。
“华泰汽车恶意欠薪,请求政府出面解决”,“泰安青年汽车拖欠员工工资和保险一直未解决”,造车新势力员工讨薪贴如今已成为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新风景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十余家新势力被曝拖欠员工工资或供应商货款,与此同时,裁员与变相裁员潮开始席卷新势力。
在资本寒冬时期,大量新兴车企因为资金极度匮乏而濒临死亡边缘,倒闭潮一触即发。
新势力集体深陷欠薪门
“国金汽车长期拖欠员工工资无法解决”;
“华泰汽车恶意欠薪,请求政府出面解决”;
“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无故拖欠员工工资近4个月”;
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欠薪是永不枯竭的主题,与以往不同的是,讨薪对象出现了不少新兴企业的身影。
7月1日,长江汽车20多名员工堵在公司门口讨薪,由此揭开了造车新势力狂妄标签下伪风光的盖头。
长江汽车拖欠员工薪酬已有半年之久。据第一财经报道,办公室人员从今年2月开始大面积被欠薪,制造工人则从3月开始被拖欠工资。欠薪的不仅是杭州长江汽车,还包括旗下的贵州长江汽车、成都长江汽车。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从今年3月开始拖欠工资的重庆创新中心,因无法续交办公室租金,员工5月底被通知回家办公,每天提交工作日志。
动静闹得比较大的还有华泰汽车。早在2018年年底,华泰汽车就深陷“欠薪门”。根据其内部员工今年年初所写的求助信,从去年2月开始,华泰汽车就不再按时发放工资,基层员工工资被拖欠4个月以上,中层管理人员则被拖欠了9个月以上。一个月前,华泰汽车宣布引入富力集团驰援,但欠薪事件仍在发酵,近日被法院列为了“老赖”(失信被执行人)。
这只是冰山一角,同病相怜的新兴车企还有很多:融资超过70亿的奇点汽车,去年12月就被曝出欠薪3个月;绿驰汽车员工向媒体爆料称,工资仅发到今年1月份;前途汽车从今年2月开始不再发放工资,同时拖欠大量供应商的货款;今年4月因为一场品牌之夜而刚刚被外界人士认识的博郡汽车,5月就因为欠薪问题被人挂上知乎……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被曝拖欠员工薪酬或供应商货款的新势力,已有奇点、华泰、长江、前途、国金、青年、博郡、绿驰等十余家。
资金危机席卷新兴车企
拖欠工资和货款向来是破产的前兆。大量欠薪门的出现传递了一个信号:造车新势力普遍资金极度匮乏,正处于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造车的门槛是200亿元,这200亿怎么花,游侠汽车董事长卫俊曾进行过分解:前期研发至少14亿,开发模具5亿,打造供应链20亿,建厂35亿,前期投入就超过70亿;量产后,辅助设备6亿,1万台车的流动储备资金20亿,每年员工工资和研发至少各4亿,后续的体验店和渠道各近10亿,共60亿左右;后期扩张再投入六七十亿,总共是200亿左右。
在国内300多家造车新势力中,目前迈过200亿融资“及格线”的只有蔚来、威马,同样在第一梯队的小鹏目前只有140亿,第二、第三梯队的绝大部分新兴车企距离200亿目标仍遥不可及。
即使迈过200亿这个门槛,后续研发、生产、销售乃至售后都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这个“坑”似乎永远填不满。作为参考,宝马集团仅2018年的产品研发就投入了523亿。
如今,“钱荒”正在蔓延。
烧光70亿的奇点汽车,近日又被曝出融资造假、工厂停工,首款量产车型is6跳票4次仍未上市。拜腾母公司“南京知行”以1元钱的价格拿下了一汽华利100%的股权,背上了8亿元的债务。到今年6月,账上缺钱的南京知行还有3.1亿元债务未支付,而9月30日是最后期限。
有媒体统计,今年上半年公开的新势力融资总额超过220亿,相比去年同期的122亿接近翻番。但事实上,这220亿数额中,蔚来占了100亿,剩下的120亿也只由少数几家企业“瓜分”。
造车新势力的融资途径主要有地方政府和风投两种。在初始阶段,这些新兴车企几乎都是从地方政府入手引入资金,如新特、合众、云度、爱驰、博郡。进入2019年,无论是大型国资还是普通基金,对造车新势力的热情都在快速衰退,能够获得融资的只有少数几家头部企业,300多家造车新势力资金普遍极度匮乏。另一方面,被称为“中国股市试验田”的科创板,也未见任何造车新势力的身影。
大规模的资金危机正在席卷新势力,即使是特斯拉、蔚来这两只领头羊也未能幸免。
这两支先头部队今年以来不仅持续亏损,更为了节约成本不约而同决定裁员:特斯拉不到一年内累计裁员约8000人,占员工总数的9%左右;蔚来将陆续裁撤约1000名员工,在总员工数(8000多名)中的占比超过10%。
潮水退去 倒闭潮将喷发
“造车新势力的融资窗口期剩余时间不会超过一年,一年之内会有大批企业淘汰出局,90%的投资人都会损失惨重。”投资者的进退两难,在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的这句话中得以体现。
新势力为何融资难度增大?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经济下行,银根收紧,资本市场全面收缩;二是传统车企新能源大军压境,新势力的先发优势正渐渐消失殆尽;三是新兴企业目前均无盈利能力,且距离实现盈利尚无明确时间表。这三个因素让资本市场选择审慎对待造车新势力,甚至敬而远之。
事实上,即使是已经在量产交付道路上奔跑的几家头部新兴企业,也难与传统车企匹敌。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纯电动乘用车的销量为44.5万辆,而小鹏、威马、蔚来的销量分别为9596、8747和7481辆,市场份额均只有2%左右,市场的增量主要还是依靠比亚迪、广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吉利等传统车企。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曾预测说“2019年将是造车新势力的倒闭年”,时间过半,如今已见前兆。
潮水退去,裸泳者现。从欠款欠薪到裁员再到资金链断裂,造车新势力正在遭遇野蛮生长后遗症,大量企业行走在悬崖边缘。倒闭潮已在酝酿中,只待时机成熟,一触即发。
在300多家新兴车企中,目前已有产品量产交付的企业仅十家左右,绝大部分仍停在“PPT”阶段。今年未能交付量产车的新兴企业,几乎可以宣告出局。
那么,已经拿出量产车型的企业,是否可以松一口气?
不,他们无暇歇息。3年之内,造车新势力只能存活3-5家,资金是悬在他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如何解决“钱荒”,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长期难题。
除了加紧融资,上市是这些企业的另一条出路。有“中国版纳斯达克”之称的科创板是个机会。目前,奇点、博郡、小鹏、云度均纷纷表示有意登陆科创板。
不过,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给仍无盈利能力的造车新势力泼了一桶冷水。“科创板支持有真正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的造车新势力能够在前几批成功登陆科创板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