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到广汽集团的石墨烯超级电池即将量产,再到今天要说的蜂巢新能源无钴电池进入量产,最近围绕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技术革新,可以说一件比一件振奋人心。
![]()
5月18日,蜂巢能源科技公司在《无钴·芯未来》线上发布会上带来了基于无钴材料的电芯产品——NMx无钴材料。与此同时,还一并亮相了两款无钴电池产品,续航最高可达880km,并公布了具体的量产时间。
这就意味着,随着这两款电芯的发布,无钴电池正式进入量产倒计时,动力电池无钴时代也正式宣告来临!
关于无钴电池的消息,其实并不是平地起惊雷的突发新闻,反而是一个被炒了很久的“哥德巴赫猜想”。“网络上出现了‘无钴就是磷酸铁锂’的解读,我们要来正名,蜂巢能源的无钴是在镍钴锰三元材料中去掉了钴元素。”蜂巢能源总裁杨红新的这句开场白,直接道出了蜂巢能源无钴电池在技术路线上的不同。其实,早在疫情期间,特斯拉将研发无钴电池的消息就已经是甚嚣尘上,一时间资本市场被激起层层浪花,钴概念的股票纷纷大跌,而主打磷酸铁锂电池的概念股们,却是春风得意马蹄急。
然而没过两天,特斯拉在一次回复用户时表示,“请留意4月(或推迟至6月)的电池发布会,无钴,不代表一定是磷酸铁锂。”
显而易见的是,本次蜂巢能源带来的无钴电池,就没有走磷酸铁锂的寻常路,而是继续坚持了镍锰元素的独特路线。
作为曾经最佳的“电池伴侣”,为何如今又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钴元素的稀缺性。钴在地壳中的含量较低,丰度仅为 0.0025%,全球陆地钴的储量约为710 万吨,区域分布却十分集中,刚果(金)在全球钴储量的占比为 52%,其他国家和地区储量占比则较低。在全球目前的钴元素消耗中,约50%左右用在锂电池上,包括车用锂电池以及消费类电子用的锂电池。数据显示,每一部手机大约会用到10克左右的钴,特斯拉纯电动车大约每辆会用到13公斤的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钴的需求量也在持续激增。如果不考虑回收,2026年以后,钴就将供不应求。当然,稀缺的钴资源也带来社会问题,由于童工和手挖矿了,钴的开采一度被国际人权组织讨伐。一份来自国际赦免法庭“关于钴贸易中侵犯人权行为”的报告中曾指出:儿童开采的钴,最终成为了苹果,微软,特斯拉和三星等知名科技公司的产品。“稀缺”带来的除了难以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焦虑,还逼出了日益走高的价格,且波动巨大。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表示:“电动车的发展在延续锂电池技术路线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热失控、内短等。电动车用的电池和3C消费电子类用的电池体量完全不一样,前者的个别电池出现问题时会出现连锁反应。并且,资源方面也出现了问题,钴的价格从8万/吨涨到了最高60万/吨,大家都在做努力降低钴的占比。”在“去钴化”的路线上,业内存在低钴和无钴两条路径,按照上文的逻辑,无钴才是终极目标,也是本次蜂巢能源无钴技术的变革意义所在。目前钴元素在正极材料中主要起两个作用,减少锂镍混排和抑制充放电过程中的相变,从而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如果减少钴的用量,提高镍的含量,会导致锂镍混排,从而造成锂的析出,并且无法抑制镍的相变,降低循环性能。这意味着,要做到真正无钴,就必须要解决无钴层状材料的镍锂离子混排以及循环寿命问题。蜂巢能源总裁杨红新介绍,实现突破无钴技术瓶颈,蜂巢能源主要采用了三项关键技术,分别是阳离子掺杂技术、单晶技术和纳米网络化包覆。采用阳离子掺杂稳定氧八面晶体结构。该技术可以提高材料上限电压,从而实现能量密度比磷酸铁锂提高40%,减少了锂镍混排,大幅度改善了材料的稳定性,并可以在4.3-4.35V电压下稳定工作使能量密度提高,降低成本。其次,单晶技术可以改善安全性和寿命,单晶与多晶相比具有更强的颗粒强度和更加稳定的结构,耐压力强度提高10倍,电芯寿命可以比多晶高镍三元高出70%。同时,蜂巢能源无钴电池采用了纳米网络化包覆技术。三角网络是韧性最高的结构,合成过程中在单晶表明包覆了一层纳米氧化物,可以减少正极材料和电解液的副反应,有效改善了高电压下的材料循环性能,再加上蜂巢能源引以为傲的“叠片设计",其有效提升了电芯内部的体积空间利用率,层状结构可以使极片的平整度更好、应力更均匀、膨胀变形更小,该设计可以使无钴电芯的能量密度再提高5%,循环寿命再提升10%。在制造工艺方面,蜂巢能源,还主打“车规级AI智能电池工厂”,车间的重要工序对环境的洁净度要求达到了万级水平,核心工序甚至达到千级。在PACK层面,蜂巢能源采用矩阵PACK设计(类似宁德时代CTP方案),将电池包划分为两个矩阵网格,将长度可达600mm的薄片无钴电芯,规则排列在网格内,在电池包内部组成大型矩阵模块。通过该设计,可以做到80%的成组效率。基于上述技术,蜂巢能源本次发布了两款无钴电芯产品,一款主打长寿命,另外一款主打长续航。其中,第一款无钴电池基于590模组的电芯设计,容量为115安时,电芯能量密度达到245瓦时/公斤。它是在通用化电芯尺寸设计基础上完成的,能够搭载到目前大部分新的纯电平台上,在整车端能够实现15年120万公里的质保,预计在2021年6月份推向市场。第二款是L6薄片无钴长电芯,容量226安时,官方表示其正在与汽车企业合作开发,在矩阵式PACK设计支持下,是全球第一款可以实现880公里的续航里程的车型,预计可以在2021年下半年实现量产。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各大车企如今纷纷Allin新能源产业链。而在新能源的核心技术——电池技术上,各家仍然难言谁能够形成真正的技术壁垒,比较好的消息是,经过长期的探索,如今的电池技术,正由一点点的量变,冲击最终的质变,这些技术的突破,才是打通新能源车市场化的临门一脚。蜂巢能源此次率先量产的无钴电池,对于行业的重要性来说,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不仅仅是彻底的消除了钴对行业发展的掣肘,在续航表现上,也带来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