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你做对了一件事,却不见得能赢得最好的结果。好比陆风逍遥,却走了一条最不逍遥的造车之路。”
![]()
最近十年中国最流行的就是各种成功学的心灵鸡汤,其实说白了就是抖机灵,很多人很多车企因此变成了 “不要做对的事,而要做聪明的事”。然而在我看来,所谓聪明之事不过是投机取巧的另一种修辞。很可惜,在这种“聪明人的思想”影响下,近些年国内的一些自主汽车品牌开始变得越来越浮躁起来。其中的典型就是只注重颜值设计,只知道堆砌可有可无但不一定靠谱的配置,霎时间有关国产车的“最美、性价比完爆”等词汇层出不穷。其实陆风也不是出淤泥而不染,这个国内最早玩SUV越野的品牌,曾经声望还在长城之上,后来因为产品更新出了问题,陆风一度迷失了自我,在生存压力下开始模仿,其推出的X7就因为太过模仿极光而引发诸多争议,以至于品牌声望受损,好在度过危机之后,陆风没有像众泰那样继续走模仿之路,而是开始走向正轨化。这也是我们有兴趣写这篇陆风的原因。
判断一辆汽车好坏,值不值得买是单看配置就可下定论的么?
![]()
譬如最近就有一台国产车引起了球叔的注意——陆风逍遥。当我打开它的配置表的时候,发现它与一些同级国产车相比几乎没有任何优势。而这对于一个影响力不及吉利等其他品牌的车企而言是无法理喻的。哪有品牌没人家响,配置还没人家高的道理?
说陆风不想把逍遥卖好自然是玩笑话,本身陆风的体量就不大,每一款新车的推出都直接影响年度业绩甚至是关乎企业未来发展成败的。陆风没有任何理由造出一款“高价低配”的逍遥,其背后必有蹊跷。
![]()
带着“逍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疑问,球叔特意去试驾过一次。体验过后得出结论出人意料:无论是动力表现的平顺性、响应逻辑,底盘所展示出来的高级感、柔韧性,陆风逍遥都体现出了自主品牌同级一流甚至领先的水准···对于一个体量不大,钱并不富裕的企业来说能做到这一点,其实非常难能可贵,其中坚持和艰辛想必也只有身处其中的领导知道。
![]()
逍遥搭载了一台陆风自主研发的1.5GTDI发动机,最大功率120kW,峰值扭矩250N·m。参数领先于哈弗等1.5T发动机倒是其次,看到“GTDI”相信很多人就懂了,这台发动机其实是江铃与福特合作出来的结果,技术支持是福特的Ecoboost。考虑到福特的技术授权、以及这台发动机上引入的国内首创的螺伞滑珩以及可变排量机油泵等新技术,在没有形成大规模效应的情况下,这台新发动机的生产成本显然低不了。
![]()
再看看陆风逍遥这台CVT变速箱,供应商是众多自主品牌合作做多的比利时邦奇。只是与目前众多国产车所搭载的邦奇CVT不同,陆风逍遥搭载的是邦奇旗下代号VT5的新一代的CVT变速箱,这台变速箱可实现模拟8速换挡,更重要的是它是邦奇首款带有液力变矩器的CVT变速箱,而逍遥是国内首款搭载该变速箱的车型。大家都还在用上一代的邦奇CVT,陆风逍遥第一个吃螃蟹自然要多花钱。
![]()
至于底盘方面,陆风逍遥则采用了标准的前麦弗逊独立悬架+后多连杆独立悬架的前后四轮独立结构,在调教方面,请到了英国米拉公司来帮忙。
搞了半天,原来陆风逍遥把钱都花在三大件上了!这其实在当下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了(在国内比较典型,大众、福特和斯巴鲁都是三大件的高手,然而除了大众之外,其它两家活的并不够潇洒),但只有造好汽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才能称为好车,因为这三大件恰恰是汽车好坏最重要的指标。
![]()
回想起来,此前陆风在坊间口碑并不好。虽然配置在同类车中异常丰富,然而其产品在核心部件上的技术表现却不近乎人意,属于自主品牌“高配低能”的典型之一。而在逍遥身上,我们却看到了陆风积极寻求转变的决心。在众自主品牌都在追求设计美艳、配置丰满这些华而不实的外在升级的时候,反倒是陆风开始执着于技术和驾乘品质的革新。
![]()
另外还有一点,陆风在营销思路上,也走出了自主品牌的恶习,从逍遥开始,陆风告别了英文数字的命名(我一直强烈反对中国品牌用数字化或字母化,因为这些用法基本只适用于豪华品牌,咱们普通定位学豪华品牌车型命名并不合适),启用中国风命名方式,告别了过去的配置理念,启动全新的技术性能品质新理念,告别了过去的沟通方式,主动放下身段拥抱90后、00后人群。其实就是与过去彻底做切割,告别了过去的一切,构建一个全新的陆风,说实话,这一切在球叔看来都是正确的。但这条路很凶险很艰难,能不能趟过去,球叔并不知道。
![]()
“高配低价车”人人都能造,可那绝不是一家有理想抱负的车企应该做的,那些只懂的追寻“形态之美”的车企必然会走向被消费者抛弃黯然退场的结局。未来,只有那些懂得积跬步而至千里,有“神态内涵”的车企才有希望赢得尊重。
很庆幸,“新陆风”选择了做后者,走一条“最不逍遥”的路。无论输赢,都值得我们刮目相看。因为这和我们的运营理念是一致的“不论成败,只论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