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这几天的高温体验过了吗?太阳一晒,已经有了39度的体感了,而且因为疫情办公楼不能开空调,途虎小编们只能抱冰块降暑了
![]()
![]()
不仅人感到热,车也“热”了,导致发动机舱自燃频发,从五一开始全国消防都没停歇过,高速、城市道路、甚至加油站里忙着救火。特别夸张的,比如:杭州消防员5天内灭了11辆车的火。怎么“烤箱”还在预热,就这么爱“燃”?搞得消防叔叔都忍不住教养车了。
编辑
![]()
自燃对于车主的损失是巨大的,而且自燃风险不仅限老车,也有年轻化的发展趋势。过往也有新车自燃到只剩车架,还找不到地方说理。
![]()
![]()
新车主慌的一皮,老车主更是胆战心惊,车为什么会起火?怎么预防呢?
![]()
其实不难,和普通火灾一样,避免着火的3个要素,温度、火源、可燃物,自燃就不可能了。
阻断过高温度
定期保养冷却系统
车辆起火点多数发生在发动机舱,毕竟发动机工作温度高,散热复杂,一旦温度高过了头,就会给自燃创造温度环境。
不让发动机舱内温度过高,就靠冷却系统里流动的冷却液。冷却液是热量的搬运工,在发动机里吸了热量,到车头散热器里散去,再回发动机吸热,循环往复。
![]()
![]()
故障特征:冷却系统都是管子和接头组合而成,时间长了会渗漏,冷却液少了,热量传输就慢了,所以应该经常打开发动机盖,查看冷却液水位,发现少了要立刻维修。
![]()
要在MAX-MIN之间,上图是少了
冷却液在高压管道中导热,本身沸点很高,但它本身会自动吸收水分,水和冷却液搅和在一起,沸点就低了,动不动就会开“锅”影响发动机散热。
![]()
这也是为什么冷却液要定期更换的原因,而这个更换周期,小编建议2年。
预防方法:此外,除了冷却系统水泵小几率“咯崩”坏掉;水泵皮带“咔嚓”断了;电子风扇“咕噜”不转等显而易见的情况。冷却系统的散热器如果脏了也会导致无法散热,比如换季的柳絮、夏季的虫体、秋季的落叶,平时也要低下头看一看,必要时冲洗。
![]()
冷却液、风扇、散热器的正常缺一不可。才能用行驶的气流和电子风扇散去冷却液带出的热量。让发动机舱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杜绝火源产生
规范用电不私自改装
排除因车祸猛烈撞击导致的突发性火灾,车辆易产生的火源实际并不多,无非摩擦火花或是电路短路,其中电路故障导致的短路起火应该引起大家重视。
比如:买车后很多朋友都会选配一些行车记录仪、报警器、全景影像、汽车音响等设备,很多都要改动车辆电路才能安装,不规范的安装,随意的“飞线”连接、电线“虚接”,会留下很大隐患,一旦大功率运行后,电线会发烫损毁导致短路起火。所以此类设备安装务必找靠谱的地方进行。
![]()
故障特征:除了人为的情况,汽车电路也同样会老化断路、进水短路,且有明显的特征,会造成设备“抽搐”,如:汽车经常莫名亏电;打开大灯,空调自动开了;开远光灯、雨刷摇摆起来
![]()
![]()
预防方法:有些电线绝缘层老化造成的故障,不会直接导致汽车趴窝,但会导致车内信号混乱,症状就是驾驶室中莫名会有焦糊味,这时离彻底短路只是时间问题,拖拖拉拉没什么好处,应该及早去解决更换线束。
及时清理引燃物
警惕高油耗,停车多呵护
自燃起火到底是什么被点燃了?很多车主可能觉得是发动机中的一些隔热棉、塑料,甚至机油被引燃了。
其实大多情况下都不是,发动机舱中有大量的阻燃材料,只会烧坏但不会轻易燃烧。同样,汽车机油要在高温的发动机内部工作(100度左右),其闪点很高,就算不小心洒在外面,也是几乎无法点燃。
故障特征:问题是,汽油属于易燃品,因此油路发生泄漏后遇到高温、短路就容易有自燃风险,燃油泄漏时会有不少明显的症状,比如启动困难、加速时抖动,油耗忽然猛增。
预防方法:这时就可以去检查发动机舱有无汽油味、漏点,及时送修。
![]()
还有些引燃物要关注,比如小动物钻到车里后留下了毛发,换季时的枯树叶、棉絮等,汽车在长时间停放后再次使用,建议提前打开发动机盖进行检查。长期停车时套个车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
![]()
车辆自燃是夏季的高发性故障,老车多发、新车也不能马虎,学会打开发动机盖,瞧一瞧冷却液高度、是否漏油、电路完好吗?会使得自燃风险降低很多。
在养护方面,除了前面提到定期更换防冻冷却液、做小保养,一些发动机舱类的清洗也可以视情况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