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机会参加了比亚迪汉EV、唐DM的长途试驾,汉、唐在豪华感、性能、智能化等方面的表现,无须多言。此前高氏观市也曾对这两款车进行过深度的体验,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
想说的是,在这次试驾过程中,厂家特意安排了比亚迪壁山电池厂车间的参观,感触良多。
堪忧的电池安全现状
既然说到了电池,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新能源汽车的自燃。远的不说,入夏以来,有媒体统计过6-8月共发生21起着火事故,其中8月共有11起电动车自燃事故发生,平均下来不到3天就烧一辆。至于说涉事的车型,既有传统车企的,也有造车新势力的,波及面很广。
频发的电动车自燃事件,无异于给火热的新能源汽车浇了一盆冷水。要知道,每一起自燃背后,都关乎家庭、生命、安全,这是一个值得每个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
电池安全,本应该是一个重于泰山的课题,但现在来看,一些汽车厂商也好,电池生产商也罢,似乎并不以为然。而且,即使是比亚迪生产出了安全性更高、先天就能够规避自燃的刀片电池,还有业界相当知名的三元锂电池生产商借题发挥,抹黑比亚迪,试图“捍卫”自己在电池领域的地位。
说到底还是利益使然,在他们钻进“钱眼”中以后,用户的安全,消费者的利益,并未入他们的“法眼”。电池安全问题,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比亚迪的坚持值得肯定
当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有与众不同者。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比亚迪,多年以来一直深耕新能源汽车技术,并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并处在全球领先水平。也正因此,比亚迪才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制造上,不受制于人,且处在了行业的高点。在这方面,我们理应为中国品牌的进步与发展点赞。
特别是在电池方面,更是比亚迪的强项。众所周知,比亚迪起家于电池,在这方面,比亚迪通过多年的积累,在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发上颇有建树。而磷酸铁锂电池因其材料安全性高、结构稳定等特性,安全性能本就优于其它电池。
![]()
在此基础上,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其电芯得益于特殊的极耳结构设计,全方位高温“陶瓷电池”技术的应用,内短几率极低(接近于0)。即使是万一发生内短的小概率现象,一般也不会发生剧烈反应,特别极端的情况下,也仅有冒烟现象而不会导致燃烧爆炸。也正是这样的安全特性,比亚迪才敢于进行极端的针刺测试,并在一起接受测试的三元锂电被刺穿后瞬间发生高温爆炸起火的情况下,刀片电池未见任何危险状况。
![]()
事实上,除了高安全以外,比亚迪刀片电池还具备长续航的特点,这也大大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我们这次试驾的汉EV,是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车型,其续航里程超过600公里,足见刀片电池的优势。
有了这样的表现,虽然不知道频频发生自燃的厂商们会作何感想,但比亚迪在技术方面的坚持,显然值得予以高度肯定。
做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博世”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也好,性能也罢,说到底还基于技术水平的高低。在这方面,一些手里没有核心技术的新势力造车的“勇气”,令人“叹服”。但这样车企能走多远,却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技术密集型的汽车领域,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才有底气,才能走得更远更快;而仰人鼻息,总是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要知道,企业和品牌的发展,从来都不是靠PPT和营销噱头来支撑的。
![]()
再看比亚迪,则是汽车圈名副其实的“技术控”。前面提到的包括电池技术在内的三电系统自不必说,其在智能化领域的DiLink 3.0智能网联系统,全面解决了用户日常用车痛点,真正实现了中国“智”造的便利化生活。全新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功能特性完善、强大,满足智能化用车场景……所有这些,都说明比亚迪在技术层面的强势。也就是说,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体系,而这是许多品牌所不具备的优势。
也正是因此,前有戴姆勒后有丰田,都成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紧密合作伙伴。而且,与国内主流的合资车企“市场换技术”的模式有着本质区别的是,这些合作用的是比亚迪的技术,这已经充分说明了比亚迪技术的领先性。
据了解,诸多主流汽车厂商都与比亚迪有合作意向,而合作的形式依然是比亚迪输出技术。看来,比亚迪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博世”的说法,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可以期待的事实。由此我们也相信,比亚迪未来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