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汽协发布4月汽车销量数据,汽车销量207万辆,结束21个月连降,环比增长43.5%,同比增长4.4%。这样的情况首先归功于国内疫情的持续好转,一季度以来积攒的消费意愿,转化为现实的购买需求在4月份得到释放,加上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出,汽车市场有明显回暖迹象。
![]()
不过,结束21连降的背后,与商用车市场销量涨幅大较为密切,乘用车的反弹力度并不大。4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1.4万辆和53.4万辆,为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分别增长31.3%和31.6%。而乘用车的产销分别完成158.7万辆和153.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6%和2.6%。
对于未来全面汽车走势的预判,中汽协也都给出了-25%至-15%的增长预判,升降幅度主要根据海外疫情的控制情况。中汽协表示,如果单从下半年销量看,有望实现正增长,但一季度因疫情出现的亏损仍难填平。
4月乘用车出现两极分化
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我国乘用车销售达到153.6万辆,环比增长45.6%,同比下降2.6%,降幅比3月减缓45.8个百分点。1-4月,乘用车共销售443.3万辆,同比下降35.3%,降幅比1-3月收窄超过10个百分点。
与此前我们推测的疫情之后首要激发刚需不同,在4月乘用车的具体表现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下降,而豪华车则表现出了强势回升。
![]()
4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53.2万辆,同比下降9.4%,市场份额为34.6%,为2014年7月以来月度新低,占有率比上月下降6.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6%。不过,我们看到自主品牌中亦有成绩优异者出现,如长安汽车4月销售159,557辆,同比大增32%;吉利汽车4月总销量为105,468辆,同比增长约2%。
合资品牌方面,在4月,德系和日系品牌的市场份额均有所上升,分别为24.8%和22.8%。同时,4月豪华车销量表现亮眼,零售同比增长16%。乘联会发布的4月综合销量排名快报显示,多款高端车型涨幅迅猛。比如奥迪A6 4月销量1.38万辆,同比增长127.5%;宝马5系4月销量1.29万辆,同比增长28.4%。高端SUV车型中,奔驰GLC、宝马X3、奥迪Q5、沃尔沃XC60、凯迪拉克XT5、普拉多均实现了增长。
由此可见,疫情之后被释放的消费对象,主要是合资车或者说是相对高端的车型,反映了疫情后消费升级的高端换购需求迅速回暖,同时与部分车型以价换量,形成降维打压态势有关。
![]()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未见好转,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2 万辆,同比下降26.5%,可以预见今年将加速对新能源品牌的淘汰。
后续销量V型反转基础不牢固
经过我们4月多市场的走访看,终端的客流到店情况有明显回暖,经销店的优惠力度也较大。因此,中汽协认为,反弹的力度应该会有持续。
但值得注意的是,未来车市V型反转的消费基础仍不牢固。崔东树认为,疫情下的第三产业恢复速度仍较谨慎,大大影响消费热情。加之国五车型清库带来的高基数压力,个别月份的零售仍有负增长的风险。
![]()
目前,终端大多数品牌的价格降幅较大,存在以价换量,刺激消费的情况。许海东对这一现状表示出了担忧,"如果全年的价格都上不去,量也上不去,那么企业的营收肯定是会出现较大影响。企业利润也会出现比较大的影响。而从中汽协发布的数据看已经出现了这一情况,重点企业1-3月份的营收和利税均出现同比下降,利税下降(-72%)是远高于营收(-34.7)下滑。"
应警惕海外疫情影响
对于2020年汽车市场的预期,中汽协预测,乐观估计如果国内及海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或将会出现-15%的增长,而如果海外疫情继续蔓延,预计会出现-25%的增长。这一分析主要基于海外疫情影响国内经济和消费,也与慢慢显露的进口零部件紧缺有关。
据中汽统计,目前大部分整车企业和生产基地都已经复工。不过,我们一些零部件还依赖于进口,包括包括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像芯片类之类的,而据悉全球停产的整车厂超过150家,停产的零部件企业超过3000家,如果海外疫情没有及时遏制,这无疑将会对国内汽车生产节奏产生持续影响。
![]()
而一般说来,企业对部分零部件的进口件库存基本上有两个月左右,所以目前进口零部件缺乏的问题不明显。如果说欧洲以及美国的工厂完全停工,5月底可能会出现进口零部件短缺的情况。
我们注意到,除了基本的生产销售之外,企业的品牌、新车营销活动也在有序恢复。但大多数人认为,如果单纯靠市场的自发消费拉动销量还远远不够,要实现乐观的全年增长,还需要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