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份,国内的乘用车市场终于迎来了整体明显复苏的迹象。
5月11日,乘联会披露,进入4月后,国内复工复产复市效果突出,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促消费政策落到实处,一季度以来消费者积攒的消费意愿,渐渐地转化为现实的购买需求。因此4月新车零售相较于1、2、3月来说,实现了V型翻转。
4月车市继续强势反弹
数据显示,4月狭义乘用车产量为152.15万辆,同比下降5.6%;综合销量为142.91万辆,同比下降5.6%;批发销量为150万辆,同比下降3.6%。与此同时,4月狭义乘用车产销量与3月份相比,环比均有30%以上的提升。
![]()
具体到乘用车三大品类方面,轿车4月销量为69.31万辆,环比上涨39.3%;MPV销量为7.51万辆,环比上涨9.9%;SUV销量为66.08万辆,环比上涨37.6%。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6.4万辆,同比下降30%;其中插电混动销量2.15万辆,同比下降14%;纯电动的批发销量4.23万辆,同比下降36%。
值得一提的是,4月新能源车销量的自主品牌份额为61.4%,而合资品牌则达到了32.9%。从车企看,比亚迪和一汽大众、长安福特的新能源产品表现强势。同时,蔚来、理想等新势力也表现突出。而在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在4月的批发量为2.7万辆,同比增长30%。
除了销量正在复苏外,狭义乘用车综合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也基本回归疫情发生前的正常水平。其中,一汽-大众以超16万辆的单月销量位居首位,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位。自主车企依然是吉利、长安、长城入围,剩余席位则均被日系车系霸占。
![]()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华晨宝马和北京奔驰也分列综合销量排名榜的第十三和十四位,且并有多款车型月销过万。而从终端销量来看,4月豪华车零售量同比增长16%,由此可以看出消费升级趋势下用户对高端车的换购需求正在迅速回暖。
对于整个4月车市复苏态势的出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指出,4月体现了疫情以来呈现谷底V型回升的良好态势。而4月零售环比3月增长36.6%,则让疫情后的车市反转改变了正常季节规律,体现疫情后复产复工等综合政策引导效果良好,加之疫情后刚需恢复较快。
与此同时,崔东树还指出,虽然4月国外疫情持续加剧的负面信息对国内消费信心恢复仍有影响,但疫情下出行的刚性需求对车市拉动效果较强,加之各地促消费政策的拉动,暂时弥补了疫情后购买力不足的影响。此外,国内成品油价格处于低位也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也有利于促进车市消费。
5月或迎正常季节波动
可以看出,4月份车市产销逐渐恢复平稳,而对于5月的车市,乘联会认为,5月车市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月度销量将处于正常性季节波动状态。
之所以会出现波动,崔东树指出,由于法定假期的差异,今年5月有19个工作日,较去年同期少2个工作日,不利于产销恢复。此外,由于北京车展延期,新车上市发布节奏稍慢于往年,车市回暖也慢于往年,像往年大型的新车发布会已经改为了地区性上市活动推广。
除此之外,海外疫情也会对国内车市的产销带来影响。“虽然海外疫情逐步稳定,但全球经济短期内前景黯淡,加之进口零部件的供给状态尚未改善,持续影响难以短期内消除,因此车市的产销恢复仍有隐忧。”崔东树如是说。
![]()
不过好消息是,从目前看来,国内并未产生局部性地区疫情卷土重来的现象,这将为国内进一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夯实基础。与此同时,5月初陆续反馈的海外工厂复工消息,也使得更多人对于产业链恢复保持谨慎乐观态度。
在消费端,由于疫情下的第三产业恢复速度仍较谨慎,从企业生存压力缓解到消费者收入回升的传导较缓慢,因此车市V型反转的消费基础仍不牢固。同时,5月初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返校复课,开学季的购车需求转弱,也是崔东树认为消费基础不牢靠的另外一个原因。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去年5月的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国六实施前的恐慌强力促销阶段,拉动去年5月的基数偏高,不利于今年5月的车市增速回暖效果。而在目前出台的政策中,针对进口国五车型的延期注册及国六排放标准颗粒物数量限制生产过渡期的推迟,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策波动对销售峰谷的影响。
可以看出,多种因素的存在不仅使得车市产销恢复仍有不确定因素,同时也让车市V型反转的消费基础仍不是很牢固。因此也不难理解乘联会为什么会认为5月车市会处于正常性季节波动状态。而至于5月份车市的表现如何,买车网(Buycar.cn)也将持续关注并给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