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
13号,特斯拉在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网络事故,车主普遍发现手机端的APP无法连接车辆,开启车门等操作全部失效,甚至车内的中控屏也全部变黑,档位车速等信息都无法显示,彻底失去了行驶功能。
![]()
有网友分析,是特斯拉服务器APP的域名证书过期了,导致APP全部无法登陆。
![]()
如此一幕,像极了科幻电影中描绘的那个全部由机器掌控、机器却全部失灵的未来世界。束手无策地坐以待毙,仿佛成了人类最后的命运。
信息安全和网联稳定性一直是外界对造车新势力们质疑最集中的部分,汽车不同于手机等其他电子产品,一旦出现安全隐患,轻则危及驾驶员个人生命安全;说严重点,发生速度与激情8里黑客侵入车机系统制造大规模破坏性事件也不是没有可能。
更何况,眼前连由于域名证书过期导致车辆无法使用这种完全可以避免的低级漏洞都出现了,我们不得不用更谨慎的目光去审视这些激进车企们的可靠程度。
![]()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种问题如果发生在几年前进口的Model S和Model X车主身上,他们更可能选择的是忍一忍过去了,早期的特斯拉车主普遍只是把这台车当做社交工具,有问题开家里的其他车就是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抱怨的时间不如用来做一些能产生更高经济效益的事情。
但现在情况大有不同了,随着国产Model 3的价格下探到了27万,特斯拉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以更普世的姿态应对广大主流消费者,这些人普遍是拿出了多年积蓄购买的特斯拉,家里可能只有这一辆通勤车,出了问题势必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的车型质量和售后服务没有足够成熟,是很难满足大众更为苛刻的需求的。
![]()
这还只是车辆无法启动,如果遇上英国Model 3车主方向盘直接脱落的状况,恐怕再牛的公关公司也救不了如此粗心大意的特斯拉了。
![]()
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多,特斯拉糟糕的品控和质量问题只会引爆越来越多的舆论讨伐。
前几天,湖南长沙的一位Model 3车主在行驶途中突然遇到车辆警报,
中控屏显示 “车辆正在关闭,安全靠边停车”, 同时动力瞬间丢失,直接在马路中央抛锚,重启几次后车辆彻底宕机。事故原因是后电机某晶体管损坏,需要把整个电机进行更换——据车主介绍这台车是去年9月份购入的,到现在行驶里程只有9000多公里。
![]()
再早两个月,天津一位消费者花了38万在特斯拉官网购买了一辆二手Model S,但车辆陆续出现故障,当这位大哥把车送到第三方机动车鉴定公司后,却得到了事故车的认定结果:该车的C柱外板存在多处切割焊接等事故维修痕迹,直接影响车辆的碰撞强度和安全性能;车身部分位置有修复用的黑色结构胶,充电口后部和后方车灯均有金属碎屑残留,车身内外部分位置有划伤痕迹,属于事故车。
![]()
苦不堪言的大哥随即将特斯拉天津公司和北京公司一同诉至北京大兴区法院,要求特斯拉方面退一赔三。目前,该案正在审理中。
不知特斯拉还会生产出怎样前所未闻的质量问题,也不知到底是此前高价购入早期产品的老车主们是韭菜,还是即将承受更多安全隐患的车主们才是真正的韭菜——嗨,说的好像是一群人。
![]()
其实发生如此多的质量品控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特斯拉造车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也与马斯克实施“以成本为导向”的企业经营战略不无关系。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特斯拉的降本意识贯穿了整个设计制造流程,比如为了便于安装将内饰做的极简化,比如无限缩短车内线束的长度、甚至用胶带来粘电线,再比如将Model 3的整车零件从3万个压缩至1万个、Model Y的车身零件由70个压缩至底盘两个、座舱两个……
![]()
如此操作确实能能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也能让更多人以更具性价比的方式开上特斯拉;然而事情终归具有两面性,在降本增效方面钻研了近百年的传统车企们之所以不敢如此激进地“砍砍砍”,势必从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做了大量考量,在质保面前对高成本进行了妥协——造车不过几年的特斯拉,又如何能让人相信它可以做到兼顾成本与质量、有能力兼得鱼和熊掌?
降本狂魔马斯克,是时候反思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了——天枰两端的企业利益与顾客利益,确实需要好好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