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消费是一个伪命题,3-4月只是补偿性增长。整体来看,乘用车市场还是下降,虽说商用车市场有所增长,但消费还是乏力。其实不仅是汽车行业,餐饮、旅游、百货零售都很不景气,疫情对经济更深层次的影响,尤其是消费信心方面的负面影响,短期内并不会消失。
此前很多人对报复性消费的预期,来自非典时期的历史经验,因为在非典疫情结束后,汽车销量快速回升。不过对比两次疫情,不能忽略两点:一、我国经济已经告别超高速增长期,经济走势直接关系到消费者是否有能力购车,有没有意愿买车;二、虽然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全球范围内疫情仍在持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费者信心的恢复。
更具体的表现是,此次疫情对就业、收入、物价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大多数人抗风险意识提升,消费趋于理性。一项名为《疫情期间大众消费信心调查》的报告显示,超6成受访者表示会更加趋于理性消费,仅有11%表示将扩大消费,疫情之后,90后、00后的超前消费习惯,可能也会冷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