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长安,这块曾经的金字招牌!如今把“自主一哥”位置拱手相让,销量前十也逐渐淡出,却还在大谈再创业,所以现实打脸也是啪啪的.....继续!
近日,长安汽车与华为在深圳华为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再加上之前对外宣布的“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长安最近可谓动作频频。这些“高大上”的发布会却难掩低迷的销量,2017年,对于长安来说是严重下滑的一年,并且在2018年上半年也没见有回暖的势头。那今年长安是否还想取得更好的销量成绩?难道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就能快速提升长安2018年的销量?
![]()
长安作为自主领域中的“排头兵”,凭借着庞大的车型群体的优势,销量始终排在国内车市的前十名,在两年前还被誉为是“自主一哥”。然而进入2018年后,长安的销量飘忽不定,在5月份还跌出行业前十,这样的表现令人唏嘘,但纵观今年长安的表现,却又在情理之中。
![]()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5月份销量数据,长安销量为4.62万台, 相比吉利和长城的同期销量(分别为11.38万、7.09万),长安销量的表现可谓惨淡。今年前5个月长安和吉利的累计差距已高达25万台,可以说已经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了。
![]()
细化到车型来看,长安逸动继续下跌,销量仅为8146台,而被寄厚望的睿骋CC销量也仅为2090台。CS75因为受机油增多等负面影响,车型销量首度跌破万台,仅为9213台;CS55也跌破万台,仅9206台,环比下滑高达28%;从3月的20169台,跌至9206台,两个月跌了一大半,这销量跳水有点厉害。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车型是CS35,月销稳定在1.1万,看来长安最大的功臣也是这“老兵”了。
按照常理分析,长安已经拿出了各种提升销量的方案。不仅全系车型在去年进行“官降”,还不断推新车型讨好消费者。所投放的新一代产品睿骋CC、逸动和CS55等从卖相到品质再到驾控感受,都有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实事求是地说,如果单论产品力,长安一贯的强大研发能力,其水准确实不至于被对手拉开这么大差距。但反馈到销量业绩上,就是“云泥之别”,究其原因何在?
买车君看到的问题是,长安产品力和营销力“两轮”已经严重不匹配。说得直白一点,长安现阶段的产品本身并不差,但营销上的进步和提升却已经远远被其他竞争同行甩出好几条街。在大家都争相上位抢镜的当下,长安无论是产品还是品牌的曝光度都远不及之前。
在产品传播和推广上,尤其在移动新媒体和社交媒体主导年轻用户信息传播的当下,长安可谓不得要领。光靠猛砸钱赞助央视《出彩中国人》等传统节目,并没有太多围绕年轻购车群体发力,更没有一场落地活动给业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句难听但却很客观的话,连媒体的脑都没洗好,还能洗消费者的脑吗?
![]()
没有了自主品牌“旗手”的光环加持,加上一味降价对品牌形象造成的损害,长安产品又不能出挑到不依托营销就能“爆款”的地步,逆水行舟的行业竞争格局下,长安销量的下滑和品牌的沉沦,就变得这样顺其自然。只是可惜了,当年这个被媒体和消费者都寄予厚望的好品牌,如今还要面临“重来一次”的历史性挑战。
2018年无疑是新能源车崛起爆发的一年,而长安最近动作频频,也是打算借助新能源迎来自己的第二春。目前长安旗下也有几款新能源车,其中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纯电动车逸动EV,因造型时尚,成为了长安新能源车中的爆款产品,但这个爆款产品,却在不久前被车主曝出质量问题。
![]()
在汽车论坛上,不少的车主吐槽正常行驶的过程中车辆会突然失去动力,而长安官方也一直没有相关的解释给车主,导致大量的车主表示不满,有车主认为:即便是车辆真的有缺陷也要给大家一个知情的权利,否则怎么知道自己所购买的车辆是否属于问题车辆,这样谁还敢继续开着这辆车?
![]()
近日来自郑州的高先生向媒体爆料,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车辆突发失去反应,怎么踩油门都不动,并且仪表盘的电池灯亮了。虽然事后长安厂家也很重视这件事,但最终依旧没能给高先生一个合理的说法和解决方案,这样会让消费者对长安产品难以放心。
![]()
逸动EV如此不靠谱的质量与售后处理不及时的态度,真的会伤了消费者的心。要知道的是,车辆行驶过程中突发故障无法行走,是极其危险的一件事情,试想在两车道加速超车或是在高速路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失去动力,那车主的生命是否危在旦夕了?
希望长安这种大企业能为消费者多考虑一下,把产品打造更完美再推出市场。
买车君内心是100个支持中国品牌的,但无奈看过的糟心事太多,这一顿吐槽可能会让一些人不爽,但面对“恨铁不成钢”的长安竟然有种不吐不快之感。但愿,早日醒悟的长安,可以迎头赶上并重归自主品牌一线战队,为中国品牌汽车的集体崛起,奔走呐喊。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