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张造车新势力车标大合集图片刷爆了汽车媒体人的朋友圈,50家造车新势力企业就连汽车媒体们也有将近一半的品牌不认识,并不是专业度不够,而是它们的数量增长的实在太快,脑子里的“品牌库”还没有来得及更新。
![]()
可以说从2015年的扎堆成立到2016的组建团队,再从2017年的新车发布到2018年北京车展的百家齐放,造车新势力企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不过,看似一场场光鲜艳丽的发布会以及一款款造型惊艳的“PPT”车型,如何量产和批量交付成了最让他们头疼的事情。毕竟天天炒得火热的PPT造车倘若不能真正的落地交付给消费者,那么就等同于“自生自灭”
![]()
其实最近这半年多,围绕造车新势力的生死存亡,许多行业人士都已经发表过高见,并且包括造车新势力的这些创始人们,也不止一次走到台前介绍企业自身发展的现状。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曾在北京车展期间表示,“今后主导汽车产业的一定是汽车企业,而不是互联网公司,有些企业不懂汽车,也没有很多钱,之所以造车是意在资本市场上圈钱,所谓造车新势力就是一天到晚瞎忽悠老百姓”。
![]()
而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也表示:“造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还需要长期的技术积淀,大部分新势力汽车企业3至5年将被淘汰出局,80%-90%成为‘先烈’是大概率的事情。”
![]()
当然,来自新势力造车企业的大佬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说过:“新造车企业最大的挑战是真正意义上的交付,不是只交付给内部员工或者个别熟人,而是一般的线下用户。”
![]()
小鹏汽车何小鹏也曾坦言,“以前我认为研发和制造很难,交付不是很难。但现在发现,交付的难度远远比造出几百台车要高。”
![]()
的确,相比传统汽车企业,造车新势力们在汽车供应链、智能制造、品质控制等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产品能否及时大规模量产交付,无疑将成为它们面临的第一次“生死考验”。
就拿最近关注度极高的蔚来汽车来说。2017年12月,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ES8上市发布会上现场宣布,ES8将在2018年4月开始首批交付。但在今年北京车展上,李斌突然话锋一转称,由于产品需要进行安全性检验,ES8将于5月初开始实现交付。不过,这一天直到5月31日才到来,并且仅向首批用户交付了10辆ES8,而这“首批用户”也都是蔚来内部的员工。虽然在6月28日,蔚来汽车进行了第二批ES8车主的交付,但直到今日蔚来依然没有对外公布实际的交付数量。
![]()
事实上量产交付难题,是所有“新玩家”都避免不了的问题。但产品是品牌的命脉,如果连这一点都没法保证,不知道消费者还有多少耐心去等待。我们不希望付出了这么多的造车新势力企业都在最后的生产交付环节上出问题,那样恐怕整个造车新势力都将再难以唤起市场的支持。
据了解,目前除了蔚来汽车外,还有许多造车新势力企业也给出了交付的时间节点。小鹏汽车量产版G3承诺在2018年年底前开始交付给用户;拜腾首批1000辆车限量内订计划2019年上市并交付;威马EX5承诺年内交付。
![]()
当然,除了以上这几家外,还有部分造车新势力企业公布了交付时间。但交付终归只是一个开始,怎样更好的规模交付,优化交付体验以及在质量保障等方面提高都将是造车新势力企业同样要解决的问题。消费者确实可以等,但这个时间真的不要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