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0年以来,丰田似乎问题不断,前三月就因为燃油泵等问题,在海外市场进行了四次召回,涉及丰田卡罗拉、凯美瑞、荣放RAV4、雷克萨斯ES300等多款主流车型在内的600多万辆汽车。而在国内则因为"机油门"事件,将丰田的质量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
3月初,车友圈陆续爆出丰田旗下多款车型存在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的现象。
![]()
随后,事态迅速发酵,不少丰田车主在检查爱车时发现类似现象。一时间,不论在第三方投诉网还是各大汽车论坛,均出现了大面积"机油增多/机油乳化"投诉案例。曾不想,"开不坏"的丰田竟成了疫情期间汽车圈最大的质量"冷门"。不过,关于这次丰田"机油门"事件,还有一点是最值得广大车主乃至广大消费者注意的,那就是出现类似问题的丰田车,规模究竟有多大。我们从早期的投诉案例来看,"机油门"主要集中一汽丰田荣放双擎和亚洲龙双擎两款车型上,而这两款车型搭载了TNGA架构上的2.5L双擎动力系统,那是不是意味着搭载该动力系统的车型,都有存在"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的可能?![]()
果然,我们从后来的投诉来看,搭载相同动力系统的雷克萨斯ES300h和广汽丰田凯美瑞双擎,也纷纷中招。所以到这里,我们初步判断,这次"机油门"事件涉及的车辆数量不在少数。![]()
但事情还没那么简单,从最近的投诉案例来看,并非搭载2.5L混动系统的卡罗拉双擎、雷凌双擎,也出现了"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现象。在排除了动力系统因素之后,显然,所有问题的矛头就都指向了基于TNGA架构打造的丰田所有双擎车型。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丰田"机油增多/机油乳化"所涉及的车型,将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在面对不断增加的投诉和可能涉及的大规模车型,丰田所给出的回应是怎样的呢? 或许是迫于舆论压力,以及315的敏感时期,所以丰田中国在3月15日正式回应"机油增多/机油乳化"事件。
![]()
相关人士表示"车主所反映的情况是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一般现象,不会影响发动机机油的润滑性能,也不会对发动机的性能造成影响。我们认为上述现象不是品质问题。"针对车主们闹得沸沸扬扬的"机油增多/机油乳化"事件,官方很"诚实",并没有否认,但回复却很简单,"属正常现象,不影响使用,并且不承认是品质问题"。 "忠诚"的丰田车主,在等待了多日之后,却得到如此搪塞的答复,显然是难以让他们满意的。
![]()
回想今年年初,因为"燃油泵"可能导致"发动机熄火",在美国就紧急召回了近600万辆车。而到了国内,"机油增多/机油乳化"对发动机的影响可不只是熄火那么简单,但丰田并没有召回的打算,并且还搪塞的回应,国内外区别对待,是很多车主无法接受的。关于"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现象,丰田给出了不是品质问题的说明。关于机油乳化,丰田中国认为是发动机在没有充分暖化的状态下使用,没能及时蒸发的水珠就会混入到机油中,振动搅拌中就会导致机油乳化问题。而丰田中国表示,随着机油温度的升高,这些水珠会蒸发。至于机油增多则是有多因素引起,第一点是因为加注机油时会超过F刻度线(机油加多了);第二点是因为未完全燃烧的汽油会经缸体和活塞环之间的间隙混入到机油;第三点就是高温导致机油液面升高。丰田中国例举了导致发动机"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的原因,认为是发动机工作过程与特定自然环境结合的结果,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行业普遍存在的,和谁生产的没有关系。因此丰田拒不承认是品质问题,更不会召回。 那么"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真的如丰田说的那样不会影响发动机机油的润滑性能,也不会对发动机的性能造成影响吗?
我们不妨从"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的定义说起。机油增多大家好理解,但什么是机油乳化呢?![]()
这个问题还得从机油说起。机油,被称为发动机的血液,对发动机起到润滑、冷却、密封、防腐蚀等作用。反正能被称为血液的东西,其重要程度就不言而喻了。当然机油的工作环境可比人体血液的工作环境恶劣的多,人体温度一般恒定在37度左右,而发动机则不同,从零下40度到600度之间都有可能。特殊的工作环境要求机油必须具备低温流动性好,高温抗剪切性好的特性,说人话就是在不同工作温度下都要保持良好的粘度,比如水在0度以下结冰,100度以上沸腾成水蒸气,但机油则必须要更稳定。正是因为发动机对机油有如此高的要求,所以它的的成份极其复杂,比如全合成机油主要由PAO、双酯、多元醇酯、聚醚、膦酸酯等化合物组成的基础油和各类添加剂构成。有化学基础的"童鞋"应该知道,机油中的一些化合物是不稳定的,如果遇到水、汽油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原有成份,比如上文提到的乳化现象。而随着机油成份的改变,机油原来的润滑性、稳定性等都会有影响。长时间使用这种机油,机械摩擦件就会因为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而缩短使用寿命。![]()
不难看出,机油的乳化危害是很大的,并且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以发动机一发生机油乳化现象(非机油口盖的乳化),就须立马换机油。而令人不解的是,面对发动机"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现象,丰田中国第一回应不是提醒车主换机油,而是让车主不要太担心,随着机油温度的升高,这些水珠会蒸发。也许,部分水蒸气确实能够随着发动机温度和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蒸发掉。但那些混入机油的汽油是难以因温度升高而消失的,而且部分水和汽油已经与机油发生了化学反应,已经改变了机油成份,长时间使用对发动机的危害是很大的。显然,在发动机"机油增多/机油乳化"这件事上,丰田对车主撒了谎。 其实机油乳化并不是丰田特例,本田在2017年也爆发了"机油门"事件,两者产生的原因大体相同,在冬天短距离行驶时,发动机升温太慢,导致混入机油中的水、汽无法及时蒸发,最终导致乳化。
而两者不同的是,本田主要出现在1.5T车型上,丰田则主要出现在混动车型上,那为什么主要在混动车型上呢?因为混动车型起步时主要靠电驱动,发动机升温更慢,尤其在市内和短距离行驶时,水、汽还没来得及蒸发,已经到达目的地了。![]()
当然有人疑惑,丰田混动车型已经在国内卖了好多年,为什么在今年春节前后集体爆发?根据中国内燃机学会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专家解释,主要因素有两个。第一,今年春节受疫情影响,大家基本宅在家或者都是短距离出行,导致发动机无法及时升温。第二,今年国内开始普及乙醇汽油,而乙醇汽油燃烧会产生更多的水蒸气,从而加剧了乳化现象。![]()
专家的解释似乎比丰田中国的回应更靠谱,但他们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偏偏是是TNGA架构下的混动车型出现了大面积的"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现象,而老款车型却很少听到类似现象,要知道TNGA架构的混动车型基本从去年才开始在国内陆续上市,其保有量远不及后者。其实除了丰田混动车型容易出现乳化现象外,其他非混动的燃油车型也可能出现乳化现象,但基本是个例,不会像丰田这样大面积爆发,即便2017年本田爆发了"机油门"事件,厂家也通过及时召回和改进,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知错就改,该召回就召回,消费者也是理解的,本田就是很好的例子,"机油门"的妥善处理让本田在国内更受欢迎,而CR-V在去年甚至登顶合资SUV销量冠军宝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