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马丁
车春秋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 ●
日前,比亚迪发布的年报显示,比亚迪2019年全年实现营收1277.3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4亿元,扣非净利润为2.3亿。
比亚迪表示,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有史以来补贴降幅最大的一年,补贴退坡及部分地区提前切换国六标准拖累行业首次出现产量及销量均同比下降,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亦有所下滑。中银证券认为,2019年新能源补贴下滑约70%(考虑地补),导致其销量及盈利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现金流情况改善,201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7.41亿,较去年同期增加22.18亿,增幅达17.71%,持续三年保持净流入。这主要受益于集团现金流管理良好,加快了货币资金周转速度。
![]()
汽车业务占比达五成
比亚迪主要从事三大业务,包含新能源汽车及传统燃油汽车在内的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
其中,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的收入约632.66 亿元,同比下降16.76 %;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的收入约 533.80亿元,同比上升26.40%;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的收入约105.06亿元,同比上升17.38%。三大业务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9.53%、41.79%和8.22%。
从销量上来看,2019年比亚迪共销售车辆46.13万辆,其中燃油车2019全年销量23.2万辆,占总体销量比例为50.3%;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22.95万辆,占总体销量比例为49.7%。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比重相当。
尽管新能源补贴降低叠加国六切换等政策影响,比亚迪汽车及相关产品盈利能力在上升,毛利率同比提升2.10%至21.88%,汽车业务毛利贡献138.46 亿元。
投入84亿搞研发 刀片电池获高度认可
2019年利润降低,部分原因在于比亚迪持续加大研发力度。
报告期内,比亚迪共投入研发费用84.21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6.5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0.03%,堪比宝马;研发人员数量35788人,占比15.62%,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5.11%,延续建设比亚迪著名的“工程师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总研发投入84.21亿元中,包含资本化投入27.96亿元,占比约三成。从财务角度看,资本化研发支出是一种“长线研发”,因为研发成果的效益会延续到以后的年度里。
![]()
“刀片电池”被看作重金投入下的重要成果之一。
“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在成组时可以跳过“模组”,大幅提高了体积利用率,最终达成在同样的空间内装入更多电芯的设计目标。相较传统电池包,“刀片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也就是说续航里程可提升50%以上,达到了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
中国新能源汽车泰斗级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刀片电池”的设计使得它在短路时产热少、散热快,并评价其在“针刺试验”中的表现“非常优异”。
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车型将是比亚迪2020年的重磅车型“汉”。该车型凭借0.233超低风阻、百公里3.9秒的加速、超过600公里的续航和卓越的外观设计,备受市场关注。除搭载“刀片电池”之外,“汉”首次应用高性能碳化硅MOSFET电机控制模块。
![]()
2019主旋律:合作与开放
供应链加速开放,对外合作持续深化,是比亚迪获多家机构看好的重要原因。
比亚迪在财报中提到,“集团与丰田汽车公司就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签订合资协议。通过与丰田的合作,将综合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及品质控制能力,进一步巩固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助力打开集团零部件的海外供应,实现集团的长足发展”。
按照原定计划,比亚迪丰田合资公司将于今年5月份开业,但近日有接近合资公司人士透露该日期可能提前。
![]()
除了加快与丰田合作的步伐,比亚迪逐渐拆分独立的供应体系也将回报可期。
4月15日,比亚迪股份发布公告,旗下子公司“比亚迪微电子”通过内部重组,正式更名为“比亚迪半导体”,并计划上市。
![]()
对此,中信证券表示,若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公司后续更大的投资价值是作为中性的“新能源汽车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锂电池(刀片电池技术等)、半导体(IGBT)、 三合一电机/电控技术、电动平台等。比亚迪业务结构由垂直整合转向战略开放,价值正逐步显现。
在此之前,比亚迪还宣布成立5家“弗迪系”公司,亦是为加快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对外销售。
“从垂直整合的供应链到开放的生态系统,比亚迪很有勇气,也充满远见。”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此外,拆分业务,从服务单一客户转向多家客户,是增加盈利的一种方式。比亚迪也在财报中表示,“集团将继续加大供应链体系开放,推进子公司的独立运营和市场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