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都停摆76天 武汉汽车急需“带货” | Y车评
Y车评 2020-04-24 14:05:32 1
4月初,罗永浩在首次电商直播中为小龙虾带货,随后在李佳琪、薇娅等主播的直播间,小龙虾也成为了“秒空”的抢手货。在全民为湖北乃至武汉下单热潮的背后,折射出了疫情之下小龙虾行业的艰难。当长达76天的“暂停键”再次重启,武汉逐渐恢复生活秩序。与生活秩序一样需要恢复的,是经济建设。如果说小龙虾等土特产品的“带货”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推动力,那么作为武汉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的汽车产业,同样需要助力。武汉,中国四大乘用车基地之一,被冠以“中国车都”的美名,这里聚集了美、日、法、中四大车系的多座整车工厂,还有500余家零部件企业,行业总产值已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时至今日,汽车已成为武汉市第一大支柱产业。2019年,武汉市汽车产业整体产能300万辆,产值3200亿。“车都”非一日建成,早在1992年5月,东风汽车公司与法国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签署合资协议,正式组建神龙公司,公司总部落户武汉。神龙之后,东风本田和东风总部相继来汉落户。此外,上汽通用、比亚迪和吉利汽车亦均有工厂在武汉布局,同时还有4家客车企业和31家专用车企业在武汉设司建厂。纵观湖北省内,武汉市、随州市、黄冈市、黄石市、襄阳市、宜昌市和十堰市等均是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目前湖北省正在打造“一廊一江”的汽车产业板块,其中一廊指以武汉为起点,连接随州、襄阳和十堰的千里汽车走廊,该产业走廊汇集了东风乘用车、东风商用车、东风本田、神龙、上汽通用、程力和三环等整车车企。整车企业的聚集,犹如一块强大的吸铁石,吸引了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湖北拥有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300家,包含博世、法雷奥、格特拉克、博格华纳等零部件巨擘,其中不乏 “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当下武汉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产品涵盖了变速箱、底盘、车身、电子、内饰、玻璃等主要零部件。这些零件供应商在中国汽车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广汽、上汽、长城等传统主机厂商到蔚来、理想等新势力品牌,都依赖于武汉生产的零部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聚集武汉,把武汉工业制造技术带入国际一流水准,也让武汉成为中国汽车和零部件供应链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市场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2020年对于所有车企来说本就是负重前行。作为此次疫情的爆发地,武汉如此密集的汽车产业链分布势必受到不小冲击。在此次疫情的重创下,由于复工复产困难等因素,武汉汽车产业的生产、运输、研发和经营等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从2020年第一季度乘用车车企销量的排名来看,全国各车企普遍受到了本次疫情影响,其中产地在武汉的车企所受的打击非常之大,东风汽车集团首当其冲。例如东风风神第一季度的销量为13094辆,同比下降30.1%;东风本田对应的销量为77525辆,同比下降55.2%;而仅仅诞生七年的东风雷诺则轰然坠地,谁也不知道东风雷诺的告别会不会成为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开始。 据相关汽车研究院分析:2020年,对于东风系车企来说是艰难向前的一年,在经历两年车市下滑后部分企业生存现状本就不佳,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打乱了原先制定好的计划,且大部分零部件配套企业也都设在湖北,因此会受到有较大影响。在这些武汉产的车型中,2019年年销量过10万辆的就有别克英朗、东风本田思域、东风本田CR-V、东风本田XR-V、雪佛兰科沃兹以及雪佛兰科鲁兹,这些车型主要集中在东风本田与上汽通用之间。受疫情期间产能影响,东风本田CR-V以及XR-V未来在终端市场上,有被广汽本田皓影和缤智这两款姊妹车型所取代的潜在风险。而上汽通用系的三款轿车都是其销量支柱,也是各品牌中少数几款销量破万的车型,在疫情的影响下,其市场空间有可能被细分市场中的德系与日系产品进一步挤压。如果疫情对东风本田和上汽通用这类车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产能、销量以及排名上,那么对于东风自主品牌、神龙汽车和东风雷诺这类车企而言,无疑雪上加霜。如东风自主品牌——东风风神在湖北地区就有很大的销量基础,销量占比达到近33.6%,疫情导致湖北销售端更晚恢复将对其销量产生不小的影响。而神龙汽车已经持续亏损多年、东风雷诺苦于维持,销售端的冻结加重了现金流的压力,供应链和经销商也深受打击,如何活下去自然成为当务之急。从结果导向来看,此次疫情无疑加速了车市淘汰赛的进程。4月14日,东风雷诺宣布重组,雷诺拟将50%的股份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东风雷诺将停止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未来,雷诺在华发展重心将放在轻型商用车和电动汽车领域。在这次雷诺选择放弃乘用车领域的决策调整中,疫情更加渲染了这背后的凄凉与无助。除了车企外,地处武汉的零部件企业同样面临挑战。由于近年来汽车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车企迫于压力不得不实行大幅优惠政策,压力层层向下后转嫁给不同级别的供应商。在这个链条中,处于二级或者三级供应商位置、技术门槛低的中小零部件公司压力最大,汽车产业现金周转的特殊性导致中小零部件企业不可能承受由于主机厂的停摆而带来的资金压力。雪上加霜的是,疫情推迟复工让本次武汉零部件制造产业踩下了急刹车,以至于众多汽车企业一度陷入停摆,上游零部件供应链的断裂不断引发危机,如更换供应商、外资企业从中国外迁等。今年1月,生产汽车底盘、悬架装置的日资零部件企业——伟福科技宣布,将其在武汉工厂部分产能转移至菲律宾工厂,如果疫情持续蔓延,不排除将更多在华产能转走。同时武汉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蒋代斌也指出:因疫情延工,中小零部件企业资金链承压,生存境况不容乐观。而与供应链一样受到关联影响的,包括交通链、资金链、人才链、文化链和科技链等。中汽协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零部件企业营业收入损失最高的达到20亿元,营收损失在2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企业占比为16%,其中武汉本地企业受到的损失无法估量。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在2019年中国乘用车市场连续下滑的背景下,疫情的冲击让车市更加陷入窘境,如果国家层面没有强力的刺激政策,预计2020年零售销量同比下滑8%至1900万辆,高于此前5%的预期。面对此次疫情,很多地方都出台了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如广州将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每车1万元综合性补贴,对置换或报废二手车的消费者,以及购买“国六”标准新车者,每辆给予3000元补助;而长沙则对购买本地产的上汽大众、比亚迪、广汽三菱、广汽菲克、猎豹汽车等车企生产的车辆的消费者,发放裸车价款3%的一次性补贴,每台车最高补贴不超过3000元。在广东、山东、吉林、海南、北京等省份和深圳、宁波、杭州、南昌等城市相继出台了购车补助、车辆置换补贴、放松限购指标等政策措施后,我们也期待能够看到湖北省和武汉地区出台与汽车消费相关的刺激性政策。优惠政策的出台与鼓励消费武汉产汽车等举措,都将为当前不振的汽车消费市场注入强心剂,也将加速武汉经济建设的复苏。只有武汉汽车产业趋于稳定与迎来复苏,整个中国汽车市场与汽车供应链体系才能回归稳定与迎来向好发展。眼下当务之急,武汉汽车需要支持,需要大家“带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