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机油增多的判定标准是什么?一般情况下,发动机工厂以F刻度线为准注入机油,但会有一定的公差。在实际注入中,机油也会时有超过F线的情况,只要没有超过F线25mm,就仍在规定范围内。
在很多情况下,机油会超出界限。比如,在车辆保养更换机油时,会有可能超过机油液面F线。或者说,在进行机油液面高度测量时,液面高度会受测量时地面的倾斜度、发动机温度(油温越高,机油膨胀率越大)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测量差异。此外,发动机机油增多也会与用车环境和习惯相关。在冬天低温情况下,若发动机在未充分热车情况下运行,部分未燃烧的汽油蒸汽会溶解到机油内,导致机油增多。这是所有发动机都会存在的正常物理现象。
事实上,除了机油增多,在机油加注盖内侧等部位会有乳化现象的发生。机油乳化与机油增多的原因不同,机油乳化是由两种不相溶的液体经过强烈的搅拌后形成乳状液的过程,其中强烈的搅拌是为了让二者充分的混合。就机油乳化现象而言,这两种不相溶的液体为机油和水,当它们混合后,恰巧周围又提供了有利的乳化条件,那么,机油就会出现乳化的现象。
一般而言,乳化的程度与温度(这里所说的温度与水的凝结无关)、搅拌的速度(它决定混合的程度)有直接关系。另外,机油中有多种多样的添加剂,例如,有负责清洁的,有抗磨的,有抑制气泡的,当然也会有抑制机油乳化的。所以,在同样的条件下,机油的质量也关乎到机油是否易出现乳化现象。
据了解,混动车型低速短距离行驶时有可能出现机油乳化的现象。由于混动车型的汽油发动机间歇性工作,在未充分暖机之前就停止的时候,在机油加注盖内内侧结露的水分不能完全挥发,局部出现了白色乳化现象。不过,经发动机连续工作,发动机机油温度上升后,这种现象就会消失,这也属于正常现象。此外,汽油发动机在低速短距离行驶时,不能充分暖机的状态下都会发生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