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汽车安全,有不少人会说:日本车不安全,德系车美国车安全。为什么?日本车皮薄而欧系美系的厚重呀。
这种错误的言论,不知道害了日本车企多少年,也不知道误导了中国人多少年。
其实,日本车真的不安全吗?安全不安全要靠一块蒙皮说了算吗?那老太太朝飞机发动机扔硬币,飞机得重新检修,岂不是也要说飞机不安全,不经撞?还有,机场到处都是赶鸟的设施,还记得那只出名的机场赶鸟边牧吗?小鸟很小,撞上庞然大物飞机,就能让飞机完蛋。就是这个道理。
![]()
现在的汽车,前后保险杠早已没有了先前的“保险”作用,而是装饰的作用更大,不少德系车也被骂多年,说减配了保险杠,就是这个原因。原因是,现在的车,都由坚固的“车架”来护卫驾乘人员的安全,发生碰撞时,驾乘空间不变形,就能保证上了生存空间。
此外,现代汽车还非常注重行人保护。特别是像现在的汽车社会,中国这样稠密的人口大国,如果汽车弄得很坦克一样,是不可想象的,那汽车就真的成了“移动的杀人工具”了。![]()
那么,一辆车到底安全不安全,究竟由什么来决定?
按照现代通行的规则,一辆车安全不安全,首先要看它的碰撞得了几星。现在一般车型都能得到五星,四星都极其少了。特别是中国品牌,之前得个三星都要高兴半天;也没啥奇怪,一是造车还处于初期,二是考试都不知道人家大纲是什么。而现在,在安全上面,五星太多了,跟合资汽车比也没啥差别。
更有意思的是,五星太多了,为了突显自己的优势,不少企业还弄了小角度碰、柱碰、顶压等等,根据的是最为严酷的美国标准 IIHS标准。也都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
所以说买车时,首先看它得了几星碰撞成绩,是没错的。
再者,看其安全配置。
![]()
安全其实是个系统工程。从研发开始,就以五星标准开始了。厂家人老说,汽车质量是设计出来的,就是这个原因。拿严格的标准,一步步地生产成整车,每一步都由设计严控质量与安全了。
安全,其实又分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怎么理解两者的区别呢?
打个比喻来说,主动安全就是事前预防,被动安全就是事中和事后的保护。比如说,刹车,以及与主动刹车有关的一切,如ESP就是一种主动安全配置,它实际上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全称叫车身电子稳定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了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及ASR(驱动防滑转系统),它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以控制从动轮;如制动力分配(EBD/CBC等)、刹车辅助(EBA/BAS/BA等)、牵引力控制(ASR/TCS/TRC等)、自动防炫目后视镜、胎压监测、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碰撞预警系统、车道变更辅助系统、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安全带未系提示、高位刹车灯、360度摄像头、盲点监测、上坡辅助、下坡辅助、甚至陡坡缓、儿童安全座椅等等都属于主动安全。
至于被动安全,如安全带、车上的各种气囊(无论是前排侧气囊还是前排头部气囊)、预紧式安全带、头颈部保护系统、儿童安全座椅、零胎压继续行驶、可溃缩的转向柱和踏板、高强度车身结构等等。甚至事故后救援也是被动安全,有不少车型可以在事故发生后自动接通厂家后台,发出求救信号。SOS!方便第一时间有效救援。
那么,今天说到的行人保护算主动还是被动安全?它既不属于主动也不属于被动,它同样也属于安全系统。它就是行人保护,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象征。在以前的车上是没有的,现在则是一辆车必须考虑的一种设施。
近年来,也有保险公司参与进去,对于行人保护提出了相当重要的数据与意见:从财产损失的角度来说,不能一点点小碰撞,就让车头撞得粉身碎骨。也就是说,行人保护与车辆损失是有个平衡点的。
![]()
现在明白了吧?车身结构和安全配置比一块蒙皮的厚薄重要得多。车皮厚与薄,最多就是一层外衣,有作用吗?有,可是真的微乎其微。
![]()
那么,主动安全重要还是被动安全重要?
回答是都重要,但是首先得考虑主动安全。为什么?因为凡事预则立,你得先有预警措施,才能打有准备之仗。
但是,所有这一切,有两个前提,那就是一不要超速不要开快车,只有绝对安全的驾驶,没有绝对安全的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二,就是要先系好安全带,安全带是主动安全,气囊是在安全带发挥作用之后才爆开的。不系安全带这种陋习,说穿了就跟酒驾醉驾一样,是跟自己的生命过不去,是跟大家的生命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