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刚刚过去的2020年第一季度可能是他们噩梦般的存在。
去年年底刚立下豪言壮志的东风雷诺,复工尚不足月,就成为了第一个退出的车企。
其他车企除了挣扎在复工、复产等一系列问题之中,同时还要想办法降本增效,重新制定产销计划,以期让今年的财报不至于太难看,而有的车企只是单纯地希望活下去……
各行各业被按下暂停键的对车市的影响比任何人预估的都要巨大,这可以从今年第一季度车市销量看得出来,用“梦回2008年”形容绝对不过分。
在工信部发布的3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中,来自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乘用车销量104.3万辆,下降48.4%;1-3月销量287.7万辆,下降45.4%。
其中自主品牌显现出较弱的抗压能力,1-3月销量115.5万辆,下降47.3%,跌幅较整体乘用车市场更大。而新能源车更是惨淡,第一季销量仅11.4万辆,同比下降56.4%。
而乘联会的统计数据稍微好看一点,3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04.5万辆,同比下降40.4%,环比增长317.3%;1-3月累计销量301.4万辆,同比下降40.8%。
当然,无论如何,几近腰斩是注定的事实。另外SUV在此期间也展现出较强的抗压能力。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第一季度SUV车型累计销售138.8万辆,同比下跌幅度为37.4%,而轿车累计销量为144.3万辆,同比下跌幅度达到42.4%。SUV市场份额达到46%,相比去年整体44.4%的市占率提高了1.6%。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最近上市的车型,无论合资还是自主都以SUV为主。
与此同时,3月份车市也在快速的恢复中。同样是乘联会数据,3月销量环比2月增速超300%,是近期最强。车市呈现谷底V型回升的良好态势。3月各地的经销商复工率也达到了90%以上,进店率也恢复到平时的7成左右的水平。
市场的快速恢复也体现在日均销量快速恢复之中。
3月第一周日均零售1.67万辆,同比下降50%;第二周日均零售2.17万辆,同比下降44%;第三周日均零售2.58万辆,同比下降40%;最后一周加速回暖,第四周日均零售5.39万辆,同比下降24%。
进入4月,整体依然在呈现向好趋势,4月第一周日均零售2.19万辆,同比下降35%;第二周得益于清明节假期的消费潮,日均零售3.34万辆,同比增长14%。
在巨大的市场下行压力下,消费升级驱动下,豪华品牌受到的市场影响最小。
第一季度奔驰同比下跌18.3%,宝马下跌32%,奥迪下跌26.7%,皆优于市场整体。而二线豪华品牌中,沃尔沃下跌30.5%,雷克萨斯下跌27.5%,唯有凯迪拉克因为轿车主力ATS-L停产,跌幅达到40%。相信随着CT4上市,将很快消除ATS-L缺位的影响。整体来看,消费升级驱动作用明显,高端的换购需求带动豪华车市场迅速回暖。
在一汽-大众的强势表现下,德系品牌市占率再上新高。一汽-大众第一季度表现出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同比仅下跌了27.6%,市占率达到11.1%,而上汽大众为8.6%,德系市场占比达到了19.7%。
而日系品牌表现也十分出色。第一季度,广汽丰田仅同比下跌13.4%,在主流车企中表现最为优秀,而一汽丰田下跌29.3%,TNGA大法是真的好。
而受到停产影响最严重的东风本田下跌为31.5%,而广汽本田下跌35.6%。甚至马自达也卖出了3.6万辆车,同比下滑仅30.7%。即使是日系体量最大的东风日产40.4%的下跌幅度也优于市场整体。
日系品牌长期以来品牌力与于产品体系同步构建的市场策略,让其近两年在中国市场如鱼得水。
而自主品牌整体走势偏弱,只有长安表现最为出色。
长安自主板块进步速度飞快。第一季度凭借新车逸动PLUS的强势表现,以及SUV中CS35 PLUS、CS75 PLUS两架马车的拉动,在第一季度抗住了市场压力,销量达到了15.4万辆,超越了长城,回到了自主第二的位置。而下跌28%,也让其成为主流自主品牌之中抗压能力最强的品牌。
而长城或许是因为H6的基数太大,第一季下跌幅度达到53.7%。不过,随着老罗带货增加曝光率以及团购活动的展开,相信长城很快会回到正轨。
而吉利表现基本与市场整体持平,下跌幅度为42.9%,累计销量19.8万辆,完成年度目标的15%。尽管公布财报的时候自信满满的说过暂时不改变目标,但是估计会与去年一样在年中面对现实。
而比亚迪尽管燃油SUV同比增长77%,但是新能源车市同比下跌近7成的低迷表现,让其第一季度整体下跌达到47.9%。
乘联会认为,造成3月汽车市场复苏的主要动力是高性价比车型和高端换购需求为主;而各地区消费市场恢复速度不同,促成部分区域优势品牌的快速恢复;同时,因为物流的停滞,各品牌库存水平也影响了销量。
在各种原因影响下,第一季度呈现的数据不能代表全年各品牌恢复的速度。但是高性价比与高端换购需求的推动作用,显然将会成为驱动车市复苏的主要力量。
在车市整体遇冷的情况下,市场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头部车企市占率进一步增加。
根据乘联会的统计数据,第一季度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分列销量前三位,销量分别达到了33.3万辆、25.8万辆、20.7万辆,跌幅分别为27.6%、42.1%、45.8%。一汽-大众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其第一季度的市占率达到了11.1%的新高。
而吉利、长安、长城分列自主品牌前三位,销量分别为19.8万辆、15.4万辆、11万辆,跌幅分别为42.9%、28%、53.7%。长安得益于逸动PLUS的上市,与CS35 PLUS、CS75 PLUS持续的优秀表现反超长城。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今年第一季,销量排名前15的车企市场占比达到了77.9%,与去年同级相比提升了超过4%。其中有10家车企的跌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中汽协认为,一季度情况看,占据行业销售总量近九成的十家企业销量下降幅度微低于行业降幅,销量合计为329.5万辆,同比下降41.7%,低于行业降幅0.7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9.7%,高于上年同期1.1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提升。
在中汽协的统计中,已经获得生产资质的128家汽车企业中,有销量的只有82家。其中有包括海马、比速、裕隆等多家车企年销量不足万辆。
15个车企瓜分近8成的市场,剩下只有22%的份额由67家瓜分,僧多粥少或许已经是最温和的说法。
造车新势力有一个年销售10万辆是汽车企业“生死线”的说法。根据这个“温柔”的标准粗略计算,那么这128家车企中将至少淘汰66家。
随着车市马太效应加剧,中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根据统计,截止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现有汽车产能3990万辆。正在建设,未来1-2年落成的产能有906万辆,另外还有尚未获得生产资质的15家企业共384万辆规划产能。
但2019乘用车销量却仅为2144万辆,这意味中国乘用车的产能利用率仅为53.74%
更可怕的是,在中国乘用车企业中,产能利用率低于40%的车企占比达到42.98%,低于10%的有68家企业,占比达到18.06%,约为721万辆的产能。而以欧美健康的车企为参考标准,产能利用率一般超过70%。
2020年的中国汽车行业将不可避免的进入淘汰赛阶段,无论是合资、自主、新势力都不会例外。东风雷诺突然倒下让大家感到意外,但是这绝对不会是2020年最后一个退出市场的车企。
汽车行业原本就是个规模工业,只有规模庞大才能实现盈利。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弱小边缘企业,提升中国市场品牌集中度,将能帮助中国车企更加健康的发展,也是中国汽车行业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需要。
完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